“数据要素×文化旅游”浙江打造新体验场景
2025-07-09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扫码学剪纸、AI当导游、AR游诗路,浙江文旅正被数据要素重塑。2025年7月9日,浙江省正式发布《浙江省“数据要素×文化旅游”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打造20个“数据要素×文化旅游”特色场景,涵盖智慧旅游服务、文化基因激活、文物保护利用等领域。
在浙江,非遗技艺的学习变得触手可及——游客在“非遗活态化传承DIY智能一体机”上扫码购置材料,屏幕上的非遗传承人便会手把手教学,出错时及时提醒,完成后机器自动生成学习过程的vlog。
“我们基于AI大模型,将全省非遗技艺内容及传承人的制作画面、声音语调、手势动作一并‘喂’给这台体验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台机器相当于一个迷你非遗体验基地。
浙江非遗保护正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在传统保护方式基础上,浙江通过数据要素激活文化遗产,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非遗活态化传承DIY智能一体机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与应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郑为贵透露,该设备已成功研发原型机,目前处于进一步测试阶段。
设备背后的技术逻辑是将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动作、声音语调、手势动作等全方位数字化,构建成可交互的AI模型。当游客操作出错时,系统能智能识别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改变了传统非遗教学一对一、手手相传的局限。
在数据管理方面,浙江正建设标准统一的非遗数据库,贯通省、市、县三级非遗机构数据中心。同时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电子证照体系,探索“非遗 视听经济”和“非遗 电商经济”的新模式。
2025年6月26日,浙江上线全国首个基于旅游行业AI大模型开发的入境旅游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嗨游”(Zhejiang Travel)。该平台是浙江构建 “数据要素×智慧旅游服务” 场景的关键一环。“嗨游”通过整合浙江文旅公共服务、行业治理、旅游线路、产品等数据资源,为海外游客提供多语言智能化服务。
游客只需输入出行时间、同行人数和偏好标签,系统便自动生成包含景点、酒店、餐饮等要素的个性化行程,支持5种语言实时对话翻译。
平台还创新性地融合了AI旅拍、电子钱包、打车租车、博物馆讲解等特色功能,解决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问题。
在浙江绍兴,“浙东唐诗之路”通过5G AR技术获得新生。游客戴上AR设备,王羲之的兰亭集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等历史场景便在眼前重现。浙江移动绍兴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基于5G高速传输和8K清晰画面,我们为游客展开一幅细腻的山水画卷。通过AR导航导览,将指引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上,并开发了AR寻宝、AR弹幕、AR诗词重现等功能”。
该项目已累计服务游客4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使当地旅游消费收益提升200%。
在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浙江移动打造了全球首个5G全覆盖的世界遗址公园。游客佩戴5G AR眼镜,可通过智慧导览感受AR特效、数字沙盘、AR地图导览、虚拟导游等沉浸式体验,近距离观察玉琮、象牙权杖等珍贵文物。
余姚的“四明诗路”智慧文旅平台则提供VR全景游览、AR虚拟游、慢直播等线上应用,打造“游、食、住、行、购、娱”一站式服务。
浙江文旅数字化变革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支撑。浙江正在迭代“浙文旅大脑”,建立分类清晰的文旅数据资源目录。
通过“数出一门”的数据汇聚清洗挖掘共享全流程治理模式,完善全省统一的文旅数据库。以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为依托,浙江持续完善浙江文化基因库。迭代“浙里文物”应用,构建浙江文物数据库。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和第三方机构建立高质量、开放式、安全可靠的文旅行业多模态数据集。
在数据流通方面,浙江建设文旅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优化完善长三角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挥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打通文旅数据资源确权、定价、交易等价值化流程。
浙江鼓励各类数据交易所成立文旅数据资产交易专区,将文旅数据资源纳入全省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场所体系。
在数据安全方面,浙江加强旅游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同时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浙江还注重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推动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沉浸演艺等领域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研究制定。鼓励文旅企业积极参与标准修订,形成智慧旅游产业标准体系。
从良渚遗址的AR导览到西溪湿地的沉浸式宋韵大戏,从“非遗DIY一体机”到入境游大模型“嗨游”,浙江的文旅场景正在被数据要素重塑。在绍兴“浙东唐诗之路”,游客戴上AR眼镜,眼前重现千年前诗人笔下的山水意境。该项目已服务400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消费收益提升200%。之江文化中心的VR剧场里,观众重返侏罗纪与恐龙互动;湖滨工联cc的《奇遇三星堆》通过大空间VR展现古蜀文明。
这些项目背后,是浙江建立的文旅数据资源体系和要素流通机制,让文化在数字空间延续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