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三链融合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2025-07-07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在鲁源村夜色中,一位游客与AI机器人共同点亮“明礼生活方式”的火种,开启一场穿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之旅——这是2025年济宁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端午假期,济宁市25家重点监测景区迎来70.57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37.62%,实现营业收入3122万元,同比增长37.34%。数据背后,是这座文化名城以 “文旅+项目”“文旅+节会”“文旅+科技” 三大路径重构产业版图的创新实践。
从“五一”假期24个重点景区接待游客229.9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到15月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2245.92万人次、同比增长8.33%,济宁文旅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
“文旅+项目” 构建产业硬支撑
2025年,济宁市成立文化‘两创’指挥部,将项目建设作为文旅融合的“压舱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一批标杆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济宁文旅版图上的新坐标。
曲阜鲁源村景区于端午假期盛大开园。其核心产品《鲁源奇妙夜》融合数字光影秀、解谜式研学、沉浸式游园等创新元素,开园仅三天就吸引游客逾4万人次。这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综合体,通过“为学”“立技”“怡情”“从心”四大功能板块,构建起“全龄、全时、全季”的体验空间。
在太白湖畔,大孟村“我家就在岸上住”项目则展现出运河文化的新生。占地75亩的老村改造工程,运用27种石材打造16个运河文化节点。项目分三期推进,以“运河饮食”“运河音乐”“智慧康养”为主题,串联沿线村庄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济宁的“项目思维”成效显著:成功引进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华侨城、恒力等国内领军企业;建成运营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方特东方欲晓、蓼河夜游等文旅地标;累计创建国家A级景区100家、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家。
“文旅+节会” 激发市场新活力
5月19日晚,2025年“中国旅游日”济宁活动启幕。全市文化旅游系统策划推出69项主题活动,“来任城—文旅公交专线”“蓼河两岸 星河倾落”“曲阜孔庙祈福 金榜题名”等9项重点活动成为焦点。
这是济宁以节会经济撬动文旅消费的典型场景。
端午假期文旅市场火爆,得益于节前高规格举办的“2025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现场,首届“孔子文旅杯”好礼济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全球征集公告发布,《济宁市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出台,19个优质文旅项目现场签约。
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层次能级全面提升,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创新推出三条端午主题线路:“儒风祈福·粽情端午之旅”串联三孔、尼山圣境等景区;“国潮民俗·江湖闯关之旅”打造汉服巡游等潮玩体验;“亲子双节·趣玩狂欢之旅”整合方特东方欲晓等亲子资源。微山湖旅游区推出“微山湖端午福袋”,梁山水浒酒文化体验馆门票半价。
节会活动有效激活文旅消费潜能。今年一季度,济宁接待入境游客增长206.5%,增幅全省第一;五一小长假期间,重点监测景区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1.90%。
“文旅+科技”:重塑体验新模式
在邹城国际会展中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挥动手臂,大疆无人机编队在空中绘出“孟母教子”的画卷——2025年4月举办的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成为济宁科技赋能文旅的生动注脚。
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正在济宁各大景区创造沉浸式体验。曲阜三孔景区,“AI导游”系统将儒家典籍转化为生动讲解。智能Vlog项目上线后,景区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超亿次,线上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微山湖旅游区打造《极速战场》《神宫》VR项目、直升机空中观光等沉浸式体验。十万亩荷花湖畔,游客身着汉服泛舟赏荷,体验“住民宿、赏荷花、摘莲子、品龙虾”的夏日四件套。龙拱港内,无人货轮调度系统通过5G网络指挥自动化作业。全省首条数字航道以北斗定位、5G传输和AI分析构建“一图统揽”平台,实时追踪船舶轨迹。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鲁源村《乐学萌春》实景演艺在五一假期“一票难求”;太白湖大孟村项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化文化活动空间;在孔子博物馆,VR技术重构孔子周游列国场景,观众可穿越至春秋时期沉浸式感受历史。
面对“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资源格局,济宁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今年4月,济宁与泰安深化合作,开通 “济宁—泰安旅游直通车”,推出“三孔—泰山旅游联票”,整合为“圣地济宁 福地泰安”跨市域旅游产品。数据显示,直通车开通后两地游客互访量增长35%。
端午假期,微山湖旅游区的国潮花车环岛巡游与直升机空中观光同步上演;太白湖音乐会上,500架无人机以星空为幕演绎文化传奇。济宁港航中心的数字大屏实时跳动:龙拱港无人货轮单船装货时间压缩至2.5小时,效率提升140%;梁山港借助机器视觉构建的“数字船舱”,正吞吐着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繁忙。
科技赋能、多业态融合、全域联动,济宁文旅产业的三重奏正奏响时代强音。累计接待游客2245.92万人次、实现营收6.9亿元的数据背后,是这座城市对“文化生命力在于古今交融创造力”的生动诠释。
“济宁既揽山水之美、又得人文之胜,”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表示,“我们将锚定‘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在文明交流互鉴、产业发展能级、资源挖掘利用等六个方面寻求新突破。”
当礼乐编钟与智能算法共鸣,当运河帆影与数字航道交汇,这座“双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文化自信,正在科技赋能的土壤里绽放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