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市集飘药香 夜开封焕发千年文化新活力
2025-07-08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的夏夜,开封将夜间经济玩出了新高度。这座八朝古都依托深厚的宋文化根基,打造出全国独一无二的“中医药夜市”景观。每当夜幕降临,暑热消退,双龙巷、开元广场、翰园碑林等处的市集便次第亮起灯火,迎接如织人潮。
老字号与中医的奇妙组合.在双龙巷西广场,30多家百年老字号摊位与中医诊疗区仅一步之遥。市民游客左手提着王大昌茶叶,右手端着中药茶饮;尝过白家糕点甜香,转身就能体验艾灸温熨。这种“逛吃 养生”的模式,让市集单日客流峰值突破5万人次。
沉浸式体验成亮点.在翰园碑林南广场,30多位书画家挥毫泼墨,市民可参与手绘脸谱、水拓画等10多种体验项目。而在中医药专区,游客不仅能观摩“金石传拓”复制古医书,还能亲手制作中药香囊。
全域夜游布局成效显著.鼓楼夜市等11个美食聚集区与清明上河园等12家夜游景区串珠成链,形成“夜食 夜游 夜购”全链条体系。2025年“五一”数据显示,河南夜间消费环比增长113%,同比激增34%,其中开封贡献率位居前列。
当千年药香遇见现代创意,中医药文化在夜市中焕发新生。2025年7月暑期档,清明上河园单日客流峰值突破3.5万人次,其火爆秘诀正是仲景宛西制药联袂打造的“仲景健康市集”。
赛博中医引潮流。市集内,AI体质检测仪前排起长队。游客伸手感应,5分钟内获取体质报告,再结合名医把脉,科技与传统双重验证健康状况。“黑科技降低体验门槛,年轻人特别感兴趣。”一位坐诊专家表示,这种模式让“治未病”理念更易传播。
药香变潮品。萌版张仲景徽章、中药耳环手串、非遗艾柱DIY套装……市集以“潮玩”思路打破刻板印象。养生快乐水生脉饮、酸梅汤等饮品成为爆款,六味地黄乌鸡汤更化身游客捧在手中的“步行小吃”。小红书打卡笔记超万条,中医药从“古老符号”变身“时尚符号”。
开封市深度布局中医药产业链,让文化体验延伸至田间地头。仲景宛西制药的六大药材基地开放研学,学生可触摸山茱萸、牡丹皮等道地药材,见证“药材好,药才好”的匠心传承。这种“从药田到景区”的闭环,使文旅赋能产业升级。
开封市将中医药与夜经济的融合上升至战略高度。2024年初,市政府在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明确:继续举办“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病区。
系统化推进项目。启动《宋代医籍文库》编纂、宋天圣针灸铜人复刻、中医药主题公园建设三大工程。市财政优先支持中药制剂中心研发艾草、菊花系列产品,形成药茶、药酒、药膳等健康产品线,使“大宋系列”养生产品增至59个品种。
全域服务网络覆盖。尉氏县、兰考县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村卫生室普及中医阁,“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药服务”成为现实。177名专家组成的科普团深入社区,让中医养生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开辟“健康乐谷”,集聚医疗旅游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国唯一文化产业自贸区,其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助力中医药文化出海——在北京“友好日”活动中,开封中医针灸、正骨技法惊艳外宾,成为文化输出的亮丽名片。
开封的夜经济不止于中医药。在开元广场,40余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构成中原文化大观园。动态展演区。河南坠子悠扬婉转,二夹弦高亢激昂,撂石锁传承人展示绝技。游客驻足喝彩,掌声随夜风飘远。静态体验区。木版年画拓印、宋式点茶、古法制香等体验台前围满亲子家庭。根雕、古风发钗、手作团扇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带孩子做糖画,找回童年记忆。”一位父亲握着女儿的手浇铸糖稀,暖黄灯光下笑意盈盈。
老字号焕新亦是亮点。王大昌茶叶铺采用“演艺 直播”立体营销,汴绣坊推出星座主题刺绣手包。通过市集孵化,12家老字号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证明“老树新枝更著花”。
开封中医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四驾马车”模式——文化 养生 旅游 健康服务管理并驾齐驱。
文化为基,市中医院建成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陈列北宋针灸铜人、和剂局方古籍等珍品,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该馆成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使开封跻身7家省级中医养生保健基地之一。
产业创新,开发养生茶膏、足浴粉、驱蚊包等日用产品,将养生融入日常。推出纯中药治糖尿病、长蛇灸等特色疗法,形成“高效价廉”的竞争优势。药膳体验馆研发桶子鸡佐地黄、黄焖鱼配茯苓等创新菜品,让食疗变美味。
2025年河南省文旅发展大会在开封举办,其“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城市IP通过沉浸式体验征服八方来客。穿宋装游古城、观《岳飞郾城大捷》演艺、在开封府扮包公断案……历史在互动中鲜活起来。数据显示,文旅融合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长21%,印证了文化资产的转化价值。
当艾草香萦绕鼓楼夜市,当AI检测与传统把脉并肩服务游客,当萌版张仲景徽章别上年轻人背包——这座古城用最市井的烟火气,熬煮着一剂传承千年的文化汤药。汴绣姑娘指间银针飞舞,在夜色中绣出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