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运动掀起“科技+文旅”新浪潮

水上运动掀起“科技+文旅”新浪潮

2025-07-14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的盛夏,中国从南到北的水域成为文旅消费的热力场。各地依托江河湖海,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水上运动场景,形成“一城一水一特色”的亲水狂欢图景。

在湖北宣恩,贡水河即将化身为激情与浪漫交融的舞台。729日启动的“浪漫宣恩嗨一夏”水上女儿会系列活动,将持续一个月直至829日。活动围绕“一场狂欢、一场赛事、一个节日、一支舞蹈”展开,白天有水上闯关、千人水仗等趣味活动;夜晚则变身“万人水迪”现场,配合酷炫灯光、劲爆音乐和喷火机甲,打造激情四射的户外派对。

 

山东芝罘区幸福湾水域,一场国家级水上赛事即将点燃夏日激情。719日启动的水上运动嘉年华,以全国动力冲浪板公开赛(815日)和全国帆板冠军赛(82591日)两大赛事为引领,穿插桨板公开赛、桨板争“鲅”赛等趣味活动。

海南则凭借其天然优势,成为专业水上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在海口西秀海滩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各色帆影点缀海面。暑期以来,每天固定训练的学员达130余人,加上零散游客,日均接待量近300人。

今夏水上运动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字技术对传统水上项目的深度改造。在上海苏州河赛艇赛现场,数智观赛平台首次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观众体验模式。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NFC感应,观众可实时获取每条赛艇的桨频、配速、风流速等专业数据,配合解说员的战术解读,让普通观众也能“看懂门道”。

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转播,还能回溯记录每位选手的每次冲刺数据,“平台数据可回溯到桨手每一次冲刺,为训练和赛事研究提供样本”。这套系统将永久保留在苏州河水上运动中心,服务于未来的常态化水上运动。

在安全保障方面,科技手段同样大显身手。宣恩县在筹备水上女儿会时,采用科学水位调度系统确保活动安全。县城发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开鹏介绍:“通过科学调度贡水河水位,确保所有活动在浅水区进行。”活动现场每50米配置一名持证救生员,并配备救生圈、抛绳包等专业装备。

 

水上运动赛事犹如消费引擎,带动周边文旅业态同步升温。在苏州河畔,普陀区通过“票根经济”实现消费链延伸——赛事门票与商圈餐饮、文创市集、游船夜游绑定,比赛两天内兑换联票4200余份,直接拉动周边零售、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2%

这种联动效应在空间上形成辐射。观众白天看比赛,晚上逛市集。半马苏河公园的88部落”市集开市首三日吸引超5000人次。长风大悦城“东方狂欢泼水节”将非遗傣族泼水文化与商业结合;环球港星空夜市打造“逛—赏—购—游”夜游链。官方监测显示,赛事首周末半马苏河周边客流同比增加43.7%

在海南,小渔村荣山寮的变迁更彰显水上运动的消费带动力。自2022年引入帆船帆板、海上快艇项目后,游客停留时间从两三天延长至四五天,显著拉动餐饮与民宿消费。黄昏时分,游客扬帆出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体育消费市场同样火热。海口日月广场某体育用品店内,水上运动装备占据近半空间。泳装及桨板、皮划艇装备销售增长近10%,桨板租赁咨询量居高不下。

各地在打造水上项目时,均将安全保障视为生命线。苏州河则建立了常态化救援体系。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王华强调:“常态化开展项目过程中配备相应救援力量、专业救援艇只,并在‘下水’前对参与者开展安全培训。”这些措施为苏州河从“生产岸线”向“生活秀带”的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夏水上运动的热潮,正悄然改变中国城市与水域的关系。苏州河的转变尤为典型:作为上海母亲河,它正从城市景观转变为全民健身会客厅。普陀区依托新建的苏州河水上运动中心,计划逐步开放赛艇、皮划艇、桨板、龙舟等项目,构建“一河多点”的水上运动网络。

这种转变同样发生在海南的传统渔村。荣山寮村引入水上项目后,村民收入显著提升,百年渔村实现产业转型。当游客在夕阳中扬帆出海时,他们参与的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场水域空间功能的重构。

水上运动已超越单纯的休闲娱乐,化身为科技与人文交织、经济与生活共融的城市新语言。在桨板起落间,在浪花翻涌处,人与水的古老对话正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