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旅融合加速提档 消费升级助力“双循环”

温州文旅融合加速提档 消费升级助力“双循环”

2020-12-19

来源:浙江融媒体

夜幕下,改造一新温州五马老街人来人往。古城墙、中山桥、东山书院等历史文化遗存换发新的活力,游客不时驻足拍照。

在浙江上下“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的行动中,温州文旅涌现出了一批新品牌、新业态,为新发展格局添动能、加马力。

激活新业态,拉动新消费

对于文旅市场来说,这是特殊的一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拿什么样的新业态吸引消费者?如何培育新型消费?

塘河里,画舫慢行,光影交错中,舞者演绎神韵流传的塘河故事,岸边店铺林立,游客如织……这是温州“南塘夜画”文旅的一个场景。如今在温州像这样的文旅消费夜场景越来越多,成为“点亮”经济的一盏灯。

抓住夜经济主阵地和文旅夜消费这个突破口,温州各地围绕文旅消费场景拓展、文旅消费业态增加、文旅消费品质提升等各有妙招,打造形成以“夜游、夜赏、夜读、夜娱、夜购、夜食”于一体的都市夜景与休闲业态。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城市品牌。

今年8月,全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推进会在温州召开。温州夜经济受到各方肯定,目前温州夜游经济的代表作瓯江夜游和塘河夜画,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标杆。

让游客更有体验感、获得感,才能吸引人气。为了让文旅回暖,温州各地,提早谋划,开出了许多新项目、设计了新玩法,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目光向内,危中寻新机

海外疫情形势紧张,出境游和长途旅游市场被“拦腰斩断”。 跨省大流动不太可能,如何做好“家门口”的生意?

对于文旅人来说,这一年的内循环就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把这盘水搅活了,文旅就活了。

从今年年初开始,温州就谋划好乡村游这篇文章。联合多部门开展送“四千礼”迎“四方客”活动,即“千家民宿迎客、千场活动惠民、千万资金让利、千万保额护游”举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你错过了城市的初春,那么不妨相约温州平阳,去乡村走走,畅游古邑山水景,品味千年人文情。这个春天,温州的乡村旅游依旧火爆。“村游温州现在出发!”一辆辆旅游大巴,从杭州、宁波、台州、丽水等地赶来。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市场。错峰旅游,限流和引流相结合,让游客安全出行。五一小长假期间,家门口的旅游还火了一把。接待游客总人次259.81万,实现旅游总收入15.792亿元。

不仅如此,迈出家门口,温州文旅窜门“邻居”,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办温州文旅(上海)全球推介会、自由行创新发展大会、长三角旅游产品采购大会等主题营销活动200余场,同步加强与线上营销平台合作。

触角向外,培育新品牌

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如何以品质提升为突破口,为文旅赋能?

对于其他很多地方来说,文旅消费的双循环可能就是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作为著名的侨乡,温州有独特的侨资源优势,为“双循环”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温籍华侨在回乡创业潮流中瞄准农家乐、民宿等领域,结合各地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温州培育了“侨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侨资、侨韵、侨味、侨品、侨情”,“侨”元素;体验“园艺家、美食家、艺术家、生活家”,“家”温馨;在自然山水、乡野田园中享受“土到底、洋到家”品质生活的“乐”体验。在文成,首批侨家乐打造后,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以侨旅品牌提升促进业态优化,不断推动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市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全市消费市场兴旺、消费品质升级,助推温州市旅游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此外,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对外文旅交流。在永嘉楠溪书院举办“当伦敦遇上温州”——中英艺术家云上对话暨纪录片首发式活动。中英双方艺术家以线上直播连线的形式,围绕一年前在温州开展的为期14天的写生,畅谈体会和中英艺术交流与展望。举行“书传天下——永嘉大师著作国际版本展暨东亚文化交流活动”,永嘉大师玄觉著作《证道歌》《永嘉集》中日韩等国百余种版本的全球首次集中亮相展出,受到线上与会的中日韩三国专家学者高度肯定。

加速融合,丰富新供给

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新活。在温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书房不断加速发展,引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优化升级,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南塘街城市书房建设了温州首个文旅融合主题城市书房,乐清市图书馆被文旅部列为公共服务机构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文化驿站进一步向旅游景区延伸、非遗进入景区和民宿、全国首创文物点阅活动、首创“伴月来-博物馆夜市”活动,常态化开展博物馆夜开放,引领夜间消费潮流……

文旅加速融合,内外互促共进。助力“双循环”,温州正在探索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的新路径。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