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火星基地 戈壁滩上的星际穿越之旅
2025-07-04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踏进模拟太空舱,闪烁的指示灯和精密仪器间,来自南京的游客刘磊瞬间被抛入浩瀚宇宙的遐想。距离金昌市区二十公里的戈壁滩上,赤红色岩体连绵起伏,与湛蓝天空形成强烈对比。这片与火星地貌惊人相似的土地,如今崛起为占地5平方公里的“火星1号基地”。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基地内,散落着火星车模型、星空帐篷和3D打印的火星巢穴,强烈的“星际穿越”感让每位到访者瞬间忘记自己身处甘肃金昌。
金川区宁远堡镇的这片旷野,拥有与火星最为相似的地形地貌特征。戈壁、红岩、荒凉景观构成了天然的“火星”环境,成为打造火星基地的理想选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专家们看中了这片神奇土地。在他们指导下,“火星1号基地”作为“太空C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分三期建设,依托独特地形地貌,集航天科研、航天科普、火星生活和火星文旅于一体。
基地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打造了3大体验中心、4大主题内容以及30余项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火星生存场景模拟、实体建筑仿制与科幻造景,构建出完整的航天体验设施和科普研学体系。2024年4月至8月底的短短五个月间,基地就接待了50个研学团、近3000名学员,印证了市场对这一独特文旅IP的热烈反响。
步入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游客首先穿过炫彩的星空隧道。北斗卫星组网、“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1:1比例的天宫二号半剖模型渐次呈现,航天发展史在眼前徐徐展开。飞行影院、太空行走等高科技项目让游客体验真实的航天环境。特别是翼装飞行模拟器、离心机、三维滚环等模拟航天员训练的设备,成为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
在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游客能观察到青椒、绿萝等水培植物如何在模拟火星环境中生长。封闭生态系统展示着未来地外生存的可能性,将硬核航天科技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和甘肃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火星1号基地”突破了传统科普方式。基地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教育体系。线上课程将小学自然课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中关于太空的知识带进校园;线下则打造“小小航天员培训课程”体系。以真实航天员训练体系为依托,模拟地外生存环境,基地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实景研学体验。穿上特制航天服的学生们,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火星任务”,学习科学知识。
在文创业态方面,基地通过“超级IP”和“爆款思维”赋能原创设计。火星主题文创产品成为“有故事的物品”,将航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025年推出的“超级火星人类计划”成为基地最新亮点。这一“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的创新模式,让游客从被动参观转变为主动探索。
游客可选择扮演“科研人员”“工程师”“探险家”等不同角色,挑战60多项任务。在模拟火星环境中完成生命维持系统修复、能源站建设、外星地质勘探等任务。每个任务都融入了航天知识和团队协作要素,使游客在游戏中学习科学原理。
基地还举办“火星音乐节”、科幻沙龙等活动,将硬核科技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符号。戈壁滩上的电子音乐与星空对话,营造出独特的未来感聚会场景。
这些创新体验使金昌成功打造出沉浸式“航天+文旅”新业态,让昔日的工业城市焕发出科幻魅力。
“火星1号基地”只是金昌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颗明星。距其不远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镍都之光”系列展演用科技唤醒工业记忆。
2025年7月初,“永远跟党走 筑梦新征程”文艺演出及《聚金汇川》展演在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上演。“龙首魂”主碑与跃动的数字代码光影交织,冷雾激光在工业遗迹上编织绚丽画卷。
借力5G、AR及无人机技术,六个章节的光影演出重现金昌从“艰苦奋斗”到“创新发展”的历程。金昌围绕“镍都之光”规划了7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科普研学、娱乐美食、探奇自驾等旅游目的地,将火星基地、矿山公园、紫金花海等资源整合为完整旅游体系。
金昌市博物馆则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镇馆之宝“龙首之眼”特富矿的数字藏品、虚拟展览等,为年轻观众提供有温度、可感知的智慧体验。
沉浸式体验、多元业态融合、科技赋能,正改写这座工业城市的基因。从龙首山下到火星基地,从矿坑深处到璀璨星河,金昌的蜕变印证着一个道理:最具未来感的文旅IP,往往深植于最独特的地域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