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夏夜奇遇消暑新体验
2025-07-25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水雾弥漫的喷雾通道前,游客们手持智能终端扫码入园,10秒后便置身于荷香四溢的园林中,夜色里弹力绳在景观周围若隐若现,一场穿越时空的园林奇遇就此展开。7月的苏州,热浪袭人。清晨七点,拙政园高级工程师梅登录数字平台,上传了园林保护的最新监测数据。从古树建筑到一片瓦、一根藤,园内万物都有“数字守护者”实时监护。这套系统让园林保护从过去的肉眼观察老师傅主观判断,转变为毫米级精度的科学守护。
2025年盛夏,苏州古典园林迎来保护革命。自九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苏州建立了全覆盖监测系统,对花窗、铺地、陈设、砖雕、门楼等特色构件完成系统数字化.这些数字档案精确记录了园林每个构件的原始状态。即使经历多次修复,后人也能通过这些动态数据库了解园林的本真面貌。
在耦园,数字技术正助力一场清供文化展。展厅内,瓶花、供石、古玩等元素巧妙融入园林空间,传统清供文化与数字记录手段结合,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古人雅趣。
面对暑期客流高峰,苏州园林的智慧服务全面升级。今年3月,拙政园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多语言服务的“园林佳游小程序”,实现扫码10秒入园的“中国速度”。该小程序提供英、韩、日等多语种服务,便利了享受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外国游客。
更创新的是“四时焕新计划”。游客通过美团购买一次门票,即可解锁拙政园“春赏花、夏听雨、秋品月、冬观雪”的四季主题活动,实现“一次体验,四季返场”,显著提升了复游率。
数据印证了这一创新成效.2025年2月以来,拙政园门票搜索量同比上涨120%,其中00后年轻游客占比近三成。“拙政园夜游”搜索量环比上涨102%,“拙政园周边酒店”搜索量上涨207%。
当白昼暑气渐消,苏州园林的夜游大幕拉开。网师园夜花园成为暑期热门,园方为每位游客赠送团扇,扇面可加盖纪念印章,重现古人夏游园林的雅趣。
在拙政园,《拙政问雅》夜游项目围绕园林景点,融入“月”的意象,通过灯光艺术、投影互动、声境营造等现代媒体艺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游客可在此欣赏昆曲《牡丹亭》,感受与古人同享月下园林的意境。
虎丘景区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推出“夜画虎丘”活动,灯光演绎、文化演出、乘凉市集及风味小吃一应俱全。沧浪亭内,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将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观众跟随演员在园林中移步换景,体验独特魅力。
面对持续高温,苏州各大园林将传统消夏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拙政园以弹力绳取代传统竹篱笆,用“软边界”呵护世界文化遗产。
七月初,园内80%区域完成了这项改造。记者看到,在重点景观区,一高一低两条纤细黑色弹力绳通过简约支架环绕景观,既划分空间界限,又最大限度保留景观完整性。弹力绳远看能与景致融为一体,近观则以柔性触感传递边界感,避免硬质隔离的生硬。
同时,各大园林纷纷设置降温设施。在拙政园预检通道,遮阳伞下的喷雾风扇喷出细密水雾,瞬间驱散排队游客的燥热。留园检票口与西部盆景园区域的喷雾系统让薄雾与水景交融,宛如仙境。部分厅堂内放置的冰块与仿古冰鉴,则低调地降低室温。
苏州园林的避暑智慧源远流长,今夏更添新意。在艺圃、留园、网师园同步开展的“苏州园林纳凉展”上,冰鉴、竹凳、团扇等传统纳凉器具重现,游客可体验坐竹榻、品凉茶的古人避暑方式。
狮子林游客中心免费提供精美的园林主题手持扇、饮用水及防暑防蚊药品,并设有配备座椅的清凉休息区。植物园观光车等候区启动高效风扇与智能喷雾降温系统,动物园入口则贴心地为游客送上冰镇酸梅汤。
今夏,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精心策划了100余项特色活动,涵盖赏花游园、休闲纳凉、夜遇园林三大主题。
拙政园正举办全国精品缸荷联展暨第三十届荷花展,荷影千盆摇曳于亭台水榭间。园内还开放中式荷花插花体验点位,让游客亲手创作夏日雅趣。虎丘景区以“清凉虎丘·三花沁夏”为主题开启“三花乘凉市”活动,贯穿整个暑期。
耦园的“园韵清境”清供展将传统瓶花、供石、古玩等元素融入园林空间,展现文人雅趣(202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网师园则推出“夜园消夏·扇印留情”和“夜园消夏·夏堂冰影”系列活动,在厅堂放置冰块,为游客送去清凉。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以来,近30%的拙政园门票搜索者为00后年轻游客。为吸引年轻群体,拙政园与美团成立了“拙政园美团工作室”,开展复合型人才孵化计划。
青年设计师和技术开发者作为文化遗产的“创新翻译官”,参与还原造园智慧,打造多种交互产品。他们推动古典园林活化利用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打造年轻人追捧的“动态IP”。在社交媒体上,“拙政问雅”、“苏州园林旅拍”、“苏州园林婚纱照”、“苏州园林咖啡”等成为热门标签。园林与商圈联动,串联平江路等核心区域,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即时消费”的生态闭环。
数字技术正让古典园林从“可看”变为“可玩、可感、可带走”的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