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热浪席卷暑期文旅市场
2025-07-02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行走的课堂正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博物馆里挤满好奇的孩子,草原沙漠中遍布年轻身影,名校名企成为热门打卡地。
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每日有近万名中小学生涌入这片古老遗址,周边民宿预订已排至8月下旬。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前广场上,孩子们围在水下机器人展示区,争相操作体验海洋科研设备。银川贺兰山岩画景区里,一群青少年正通过AR技术,沉浸式体验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2025年暑期,研学旅游的热潮正席卷全国。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众信旅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出游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70%,GMV(成交总额)增长约80%,亲子客群占比预计将超六成。
广之旅发布的《2025暑期国内游趋势报告》揭示,今年市场呈现“双主峰+前哨”的鲜明特征:第一波“考完即走”的亲子家庭在6月最后一周集中出发,首个高峰在7月515日出现,第二个高峰则在8月1日前后。
研学旅行已成为文旅市场的重要支柱。2024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已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在2025年“五一”期间,研学市场规模达到180亿220亿元,占同期文旅消费总量的8%至10%。
这一热潮背后是政策与需求的双轮驱动。教育部已将研学活动正式纳入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央财政每年提供200亿元的专项补贴。同时,家庭对教育投入持续增加,研学被视为“刚需型教育投资”。
研学热潮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在银川,作为文旅“顶流”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暑期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5%,长三角游客占比达38%。贺兰山岩画景区推出的“岩羊奇遇记”研学课程带动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青岛以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年接待研学游客超400万人次。全市研学旅游基地超过200家,其中6家入选品质提升试点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推出的“深海奥秘探索”课程,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00余人。
住宿餐饮业同步受益。携程数据显示,银川暑期亲子主题酒店预订量同比劲增55%。陕西全省住宿预订数量同比增长12%,为迎接暑期文旅市场,当地发放价值2000余万元的惠民卡券。
区域经济同样获得新动力。县域研学订单同比增长达36%,其中贵州乌江寨等地的订单增速甚至超过200%。亲子研学订单在暑期前夕同比激增70%,成为激活县域旅游的新力量。
当前研学市场已告别“走马观花”模式,转向深度体验与个性化定制。
在山西,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捏面塑、剪纸;福建泉州蟳埔村的簪花围换装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云南普者黑的蓝晒制作、彝族“摸你黑”祝福仪式等互动项目吸引众多家庭。非遗体验已成为研学旅行的新刚需。
科技赋能让研学体验更具吸引力。广汉三星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接触历史。在华东线上,杭州菲住不渴酒店的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被家长戏称为“带娃界特斯拉”。
高端研学产品同样受到市场青睐。山东新东方文旅推出的“大国栋梁”哈工大威海深度研学6日营,行程涵盖人造卫星、无人智驾等课程,还可直击海上火箭发射现场,单价约7000元,上线至今已销售超200单。
广之旅推出的黑龙江伊春线路,游客可入住森林小镇独座别墅泡温泉,走进中国恐龙化石发源地体验野外考察,尽管价格溢价,仍然备受追捧。
面对研学热潮,各地纷纷推出特色产品抢占市场。陕西省暑期推出1216项文旅活动、2792场次,其中包括研学旅游主题活动268项、亲子度假主题活动87项。华清宫、法门寺、乾陵等全省100余家景区实行中高考学生免门票。
青岛举办“奇趣海洋+”研学旅游展,精选13个单位参展。中国海洋大学带来生物标本和先进的水下机器人;青岛水族馆则以大篷车形式打造“移动海洋课堂”;青岛港工业研学基地的VR吊桥体验尤其吸睛。
银川则另辟蹊径,音乐节经济成为撬动暑期流量的新爆点。7月底举办的千禧奇迹丝路星空音乐节,带动银川相关区域酒店预订量激增200%,上海、成都游客占比达30%。
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通过“五大焕新”升级,新增丝路市集、非遗街区等沉浸场景,其夜间裸眼3D大秀《贺兰山盛典》引爆热度,拉动暑期整体入住率高达92%。
研学旅行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在陕西,100余家景区为中高考生敞开免票大门,1216项文旅活动让暑期变课堂。在青岛水族馆的“移动海洋课堂”前,孩子们凝神观察花斑短鳍蓑鲉标本,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贺兰山岩画景区内,青少年通过AR技术目睹史前岩画的创作过程。这些场景印证着,研学已从单纯的旅游活动,转变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让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在行走的课堂中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