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穿越超级工程 科技引爆文旅新体验

VR穿越超级工程 科技引爆文旅新体验

2025-07-01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630日,在深中通道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广东交通集团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动这项超级工程实现从“交通枢纽”向“综合地标”的跨越升级。

作为全球首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三地。通车一年来,它的运营数据令人惊叹:总车流量超过3155万车次,日均达8.64万车次,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

重大节假日期间,深中通道更是屡创车流高峰——从2024年国庆假期首日的15.5万车次,到今年“五一”假期首日的18.16万车次,不断刷新纪录。

 

西人工岛,形如海中鲲鹏,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是这项超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跨江通道科普基地,成为大湾区 “科技+工程+文旅”复合型文旅标杆项目。

“戴上眼镜,就能回到七年前的海上施工场景。”海中看大桥、触摸沉管钢壳,超级工程变身大湾区科技文旅新地标。站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观景平台上,伶仃洋的海风扑面而来。13.7万平方米的岛上,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组VR设备。走进占地2200平方米的科普基地,“中国交通跨海工程技术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这里最令人惊叹的是突破传统模式的数字化体验场景。

依托桥梁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展馆构建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穿越”至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亲历超级工程的诞生。

展厅内,互动体验琳琅满目。互动绘画区,孩子们可以设计自己心中的跨海大桥;AI风格拍照区,游客能与深中通道地标进行创意合影;知识问答系统则通过趣味方式传播工程技术知识。

更吸引人的是模拟驾驶舱。坐进驾驶座,游客仿佛驾驶车辆穿越深中通道的隧、岛、桥;桥梁结构实验区则让参观者亲手操作模型,理解工程力学原理。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项目是深圳旅游发展大会后重点推进的标杆项目,对提升深圳全球文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合作将推动 “交通+文旅”深度融合,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发展样板。

科普基地将于年内对外开放,首期开放研学服务体系。参观者可分别从深圳、中山方向上岛,统一从中山方向离岛。这种精心设计的路线既保障运营秩序,又促进了两地文旅资源共享。

消息发布后,引起大湾区居民热烈反响。家住深圳南山的张女士表示:“深中通道是国家的骄傲,能带孩子登岛学习工程知识,还能欣赏伶仃洋风光,非常有意义。”

未来,西人工岛不仅将成为大湾区科技与文旅融合的示范点,更将成为市民休闲观光、亲子研学的热门打卡地。岛上的独特地理位置,让游客可以临风御海、观星赏月,欣赏海中大桥的壮观景象。

在运营管理方面,深中通道率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区域路网级关键技术研究。平台从最初的“一通道六路”扩展到 “五桥十五路”,把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跨江通道和珠三角主要骨干高速公路纳入其中。

夕阳西下,西人工岛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金色的光芒。一群中学生围在沉管隧道钢壳试验段前,指尖触摸着冰凉的钢板,VR眼镜里却是焊接火花四溅的建设场景。预约登岛的游客名单已排到两个月后。深圳、中山两地的旅行社大巴整装待发,静待这座 13.7万平方米的“钢铁鲲鹏” 正式向世界张开翅膀。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