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技开启沉浸式文旅新纪元
2025-06-23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占地4万平方米的“未来战场”里,游客身着机甲装备,在1:1月球基地协同作战,中国航空工业的前沿技术在这里转化为可触摸的科幻体验。
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一场名为“数影联动未来,文旅无限精彩”的发布会正在进行。中国首个航空科幻主题乐园正式落地上海临港。发布会现场,直径20米的球形穹幕上,玄女空天战机编队与外星入侵者展开激战。台下,来自文旅、影视、科技等领域的专家们目睹了 “军工科技+科幻创意”如何打破传统文旅边界。
“南天门计划”诞生于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的创新实验室,由中航环球文化完全自主构建。这一航空主题科幻IP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面对外星人和硅基生命体对地球的威胁,由中国主导建设的全球性综合战略防卫体系“南天门计划”应运而生。在这个科幻宇宙中,中华儿女研制并驾驶空天战机、空天战略载机平台、武装机甲等尖端装备,为保卫地球文明英勇斗争。
经过多年培育,“南天门计划”已形成完整的IP产品矩阵:从图书教材、动漫影视到文创产品,再到沉浸式展陈体系。该IP连续三届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其重要武器装备“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模型更是成为航展上的明星展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参观。
该IP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军工科技与浪漫想象相结合”,对中国航空产业的远景展开大胆想象与探索。乐园以原创IP为蓝本,通过AI交互与军工级仿真技术,打造出四大沉浸式“战区”。“月背基地”精准还原了月球地表生态环境。在这个1:1模拟的月球场景中,游客将操作“寒光”垂直起降平台,执行高危环境下的物资运输任务。月球表面的陨石坑、风化层尘埃,甚至是低重力环境下的行走体验,都将通过尖端科技真实再现。
在“机甲工坊”,游客可穿戴外骨骼装置,亲手组装“鸣镝”战机模型。这一体验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航空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场景,让普通游客也能感受航空制造的精密与严谨。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深空战场”。通过VRMR混合现实技术,游客将化身“深空防御军”,与玄女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共同对抗外星入侵者。实时动态捕捉系统会将游客的每一个战术动作转化为虚拟战场上的攻防动作。而在“鸾鸟指挥中心”,直径20米的球形穹幕营造出全景太空视野。游客在此扮演战略指挥官,参与空天载机平台的全局调度,体验在宇宙尺度上运筹帷幄的震撼感受。
乐园的核心突破在于将航空工业的尖端技术转化为大众娱乐体验。军工科技与主题娱乐的界限在这里被彻底打破。
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真实的战机气动模拟系统开发的“星际过山车”。这套系统原本用于飞行员训练,现在却能让普通游客在安全环境中体验超音速飞行的过载感受与机动特性。
在AI技术的支撑下,游客的每个动作都会触发智能系统的实时响应。这套交互系统源于航空训练模拟器的人机交互逻辑,经过适应性改造后,能够同时处理数百名游客的个性化互动需求。
乐园还与“时空旅程”研学基地达成技术合作,共同开发航天科普课程。时空旅程作为专注于人工智能研学教育的科技公司,曾在2024年11月与中航环球签约合作,共同探索科幻IP的数字化转型。
“科技工业文化+科幻”的融合模式填补了国内文旅业态空白。在6月22日同期举行的“数字影视科技赋能文旅产业交流会”上,这一创新模式成为焦点话题。
会议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权威机构指导,汇聚了文旅、影视、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专家认为,军工科技资源的大众化转换一直是行业难题,而“南天门计划”AI科幻乐园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这种将航空报国精神融入沉浸式体验的做法,使乐园超越了传统主题公园的娱乐范畴,成为 科技文化教育的新型载体。项目设计之初,团队就确定了“体验即学习”的理念,将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航天工程等专业知识自然融入各个体验环节。
随着乐园建设启动,限定版“南天门”战术装备文创产品同步亮相。这些文创并非普通纪念品,而是高度还原IP设定的功能性装备,如具备增强现实功能的战术头盔、可真实操作的多功能臂甲等。
更具创新性的是沉浸式短剧《深空黎明》的筹备制作。该剧将在乐园内专属剧场演出,观众不再是被动观看,而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故事走向。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文旅演艺的边界,开创了“参与式叙事”的新形态。
“影视+科技+文旅”的产业融合模式在此形成完整闭环。影视提供IP内容和视觉体系,科技提供实现手段,文旅构建消费场景。三者协同将释放巨大能量。这种跨界协同已经初见成效。乐园未开先热,发布会后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可穿戴机甲”、“月球战场”等体验项目表现出强烈兴趣。长三角地区的亲子游、科普游、科技游市场已经将其列为“必打卡”目的地。
乐园不仅提供娱乐,更在体验中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这里不仅是乐园,更是中国科幻文化的“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