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需要“全局视角"

全域旅游需要“全局视角"

2020-09-14

来源:湛江日报

9月11日,2020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首日,湛江市旅游局特别发布了“我要去湛江”十大理由。

近段时间,湛江旅游迎来了宣传的“高光时刻”。一方面,是市旅游部门主动“走出去”,参加2020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这次参展数量创下新高;另一方面,是将百家主流媒体“请进来”,把湛江各地景区亮点都游了个遍。这波“请进来+走出去”的操作,让人看到了湛江推进全域旅游的决心。

为了营造全域旅游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最近更是特别发布了“我要去湛江”的十大理由:理由一:湛蓝的湛江,满足了我对大海的所有幻想;理由二:谁能抵挡千种海鲜N种吃法的诱惑,我不能;理由三:打卡《隐秘的角落》湛江拍摄地,去故事外遇见另一种美;理由四:唱着《军港之夜》,致敬十里军港,是我的愿望;理由五:在雷州,收割一波呆萌石狗的“表情包”;理由六:年例过大年,我怎能错过一场氏族文化的狂欢;理由七:探秘粤西文化,一睹吴川“三绝”,是我和湛江的约会;理由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山,在硇洲岛收获惊喜;理由九:循着“菠萝的海”的果香,去品尝湛江的甜蜜;理由十:南极村里寻找别样的诗与远方。

这“十大理由”,不能说不好,其中不少确实是湛江的亮点。但说到要打动游客,恐怕还差了一段距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所列出的理由更多的是从湛江本地人的角度去看湛江的特点,例如一睹吴川“三绝”,一个外地游客又怎么能从一句理由中体会到这“三绝”究竟是什么,又有多“绝”呢?又如来湛江能满足对大海的幻想,那么广东沿海一带的茂名、阳江、珠海、深圳等,邻近的北海、海口等,又能不能满足这些幻想呢?如果能,为什么要“指定”湛江呢?另一方面,则是缺乏一个“全局视角”去看湛江的品牌形象、旅游推介,这“十大理由”相互间是“零散”的,不用一条品牌主线串珠成链,还是走过去单打独斗的旧套路,难以出彩。

时下,旅游正成为品质生活的追求,更是提升城市魅力、带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打造更加富有个性魅力的城市品牌、推动更高质量的全域旅游,无疑是城市开放之需、发展之举、竞争之策。全域旅游的关键,就在于“全域视角”,把湛江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去塑造、去推销。

全域旅游之“全”,重点在于全城,而不是简单化地给湛江贴标签。如今有些旅游产业从业者把“隐秘的角落”当成了湛江的代名词。“隐秘的角落”真的是大部分湛江人对家乡的印象,甚至“代表了大众对湛江的期待心声”?笔者对此很是怀疑。湛江地处粤琼桂交汇处,是“双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的连接点,远非一个“隐秘的角落”可以概括。从全域旅游的站位给湛江塑造品牌形象,尤其需要注意不要片面化。如果提起湛江,游客过去只能想到“碧海银沙”“生猛海鲜”,如今只能想起打卡“隐秘的角落”,那恐怕不是湛江旅游真正需要的。

全域旅游之“全”,关键在于全民。一座城市的旅游景点如散落各处的珍珠,要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成为熠熠生辉的项链,靠的不是哪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而是城中之人。只有让湛江人从发展旅游中真正获益,让大家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全民皆导游、全民皆受益的社会氛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是相通的,一座城市居民的亲和力从宜居宜业中来,这种亲和力为游客带来真正的宜游感受。哪个城市的大海又真的比其它地方明显蓝了几倍,哪个城市的美食又真的比其它地方呈现出碾压级的优势?真正打动人的,无非是宜游感受,身处其中身心舒畅、悠然自得。

湛江打造全域旅游,也应该从这种宜游感受出发,从游客的体验去考虑问题,从“全局视角”去通盘考虑、整体包装、一体化营销。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