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网红化成趋势,“小众旅游”能否持续爆发?

目的地网红化成趋势,“小众旅游”能否持续爆发?

2019-01-16

来源:

在过去几年内,旅游行业频频爆发价格战。从最开始的机票,再到景区、酒店、度假等领域无一处避免。最后的结果是,虽然通过价格战标品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收益和效果,但也把行业的发展路径给带偏。

紧接着在获客成本陡增、资本遭遇寒冬期等影响之下,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的逐步开始消失,加之竞争的加剧,使得不少旅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打法。基于此,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几大OTA纷纷开始从经营流量向经营用户转变。在天价餐食、出游遭甩团、购物被宰等负面事件频出的情况下,对服务的强调无疑增强了游客对目的地的信心。

而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善,对于特色玩法的小众目的地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旅企提供的产品都以标品为主,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有趣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消费者基本上也还是停留在“逛吃逛吃拍照,逛吃逛吃再拍照”这种浅尝辄止的旅行方式上。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崛起,给消费者及旅游业的发展都带来了诸多利好。无论是攻略、预订,还是付款、出游、评价等等,所有环节都能够快速的在网络上完成。一部手机游景区渐渐成为常态,并且像信用消费、刷脸消费、先旅游后付费等等,也逐渐走进消费者的生活。

与此同时,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视频,不断升级的内容形态也正在扩大其对消费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力。像重庆的洪崖洞景区、轻轨2号线李子坝车站、西安的永兴坊、济南宽厚里的“连音社”和张家界的天门山等景区(点),在抖音及其他热门短视频App的传播下都成了网红目的地,成为大批粉丝打卡的必选之地。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过去长假才有的出游,已经逐步开始扩充到小长假、周末也出游。从宏观数据来看,旅游消费支出有了明显程度的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总人数4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42万亿,旅游每人每次平均消费855元;2016年年全国旅游总人数 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94万亿,旅游每人每次平均消费887元;2017年全国旅游总人数50.0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4万亿,旅游每人每次平均消费1080元。

在一干新工具(快手、抖音等)的带动下,借助短、快、新、奇的传播内容,带动了大批原先比较小众的目的地,像玻璃桥、摇摆桥、无边泳池、灯光秀、摔碗酒等就引发了消费者竞相打卡的狂潮。甚至在某些景区中能够带来6-10倍的旅游人数增幅,有的景区能达到10倍以上的旅游人数增幅。

消费人次的增加,也给目的地的吃住行娱购带来利好。而这也促使很多目的地以及旅企从内容场景的角度切入,用抓住眼球的方式来吸引新一代的消费人群。根据2018年的统计,90后人群为1.74亿,00后人群为1.47亿,新生代人群共同撑起超3亿的大市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正是这部分对新奇、新鲜、有特色玩法充满兴趣的消费人群,带动了小众旅游的火爆。

并且,这部分人群的消费特征已与他们的长辈有了明显的差别。据《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在几年前,电视广告靠多重复几遍广告词就能促进销量,而当今的00后已经不吃这一套了,“会讲故事”已经成为他们购买时一个重要因素。在他们心中,大V网红走下神坛,靠谱好友才是新的带货之王。

所以,基于人际传播、圈子传播影响力的扩大,也就造成了“小众旅游”的不断崛起。而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为美食、动漫甚至是一段故事奔赴一座的现象,在旅游消费市场中显然还会继续增加,也将成为趋势。

是否能够把握新生代消费人群的特征,或许也将成为旅企间竞争的又一个关键。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