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对话:智慧景区时代景区产品技术的升级突围点

嘉宾对话:智慧景区时代景区产品技术的升级突围点

2019-01-11

来源:劲旅网

1月8日-12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三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在广东省韶关市成功举办,国内各景区代表、行业专家齐聚,共同探寻景区创新发展之路。

本届论坛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携程旅游冠名,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广东省韶关市旅游局、劲旅集团协办,广东省韶关市旅游协会承办,世界旅游联盟、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作为联合支持单位。

在以“景区产品技术升级突围点”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资深旅游专家、中青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彭德成,厦门科技馆副书记、副馆长林璘,传奇国际乐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继望,鼎游信息董事长丁东,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庆国参与讨论,本环节由劲旅集团副总裁陈杰主持。

陈杰(主持人):欢迎各位嘉宾参与本环节讨论,十分荣幸能够担任本环节的主持人,本环节主题与技术相关,探讨一下景区产品在技术方面如何再突围。下面大家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

朱庆国:大家好,各位来宾好,我是北京世纪明德的朱庆国,很高兴认识大家。

林璘:大家好,我是林璘。

姜继望:我是传奇国际乐园的姜继望,我来自台湾。

彭德成:各位朋友大家好,本人彭德成,来自中青旅投资公司,非常高兴认识了很多新老朋友。

丁东:我是鼎游信息的丁东,我们公司是专业从事旅游信息建设的,有多年的经验。

陈杰:再次感谢各位嘉宾,我针对每一个嘉宾都设计了专门的问题。今天大会听到最多的词是“5G”,跟5G挨着的就是AI、VR等技术升级。所以首先跟丁总聊一下,丁总属于在这个产业链上比较密集的生态中的一员,而且一直是在景区的智慧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在5G时代,您这里如何把5G及之前提的AI、VR能够更好地运用?

丁东:在座的各位景区的实践者都是真正的专家,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我有这样的判断,2019年是新一代智慧景区或者智慧旅游的元年。

AI和传统的景区结合往往是把传统部分做的颠覆,之前叫传统的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我稍微做下解释,我觉得智慧景区建设和智慧旅游建设不是一个概念,在座的景区朋友都知道,没有景区智慧就肯定没有旅游的智慧,所以智慧景区是智慧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这十几年来大家也做了大量的智慧系统,比如票务、监控包括景区自身的管理,非常多的动作也非常有用,但是现在99%的景区仍然在智慧景区的领域不断更新、探索、迭代新的项目,这个没有错,因为没有传统的智慧景区做建设,AI在景区的应用是不可能的。

2019年特别是AI深入到景区里,有很多新的玩法和新的项目可以引进来,但是看一下最近在北京的中关村公园推出了无人车,那个无人车现在每天要去坐的话要预订。这个不但释放了运营运力问题,随着旅游群体年轻化,青少年对新鲜东西有非常大的兴趣,那个无人车在固定区域包括在固定线路的景区都可以探讨一下,把司机师傅和为车辆服务的人员解放出来。还有在一些平坦的地方,无人车完全可以放进去,把劳动力解放出来。

每到节假日游客排队上卫生间很痛苦,这个时候如果人工智能的技术在我们的卫生间里加装传感器,在外面体现出蹲位的情况,让游客知道我等待的时间包括前面的情况怎么样,就可以有非常好的体验。

比如说国内的一些名山景区本身就有一些游客的跑道,对跑道进行智能化的改造之后,不用加装很好的设备,用一些算法,跑道运作情况都能体现出来。

中国有很多文物景区,每一个地方都不一样,有大量的亭子,假设我们对亭子稍稍做改造用一些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把游客的游客传上去就能作诗,游客能与之互动这样就很好。

因此我觉得AI景区建设应该区别于传统智慧景区建设,2019年是一个元年。

陈杰:您刚才提到了细节说了卫生间排队的智慧化,虽然技术看着不是很大,这个目前有没有一些小技术已经开始实现运用?

丁东:有的,有一些景区蹲位改造加了传感器,能够让游客看到情况,这个已经开始应用了。

陈杰:这种虽然看着很小,但是可以解决景区实质性的问题,这可能是技术带来改变最实效也是从细节做起的地方。

接下来问一下传奇的姜总,首先欢迎您从台湾远道而来。想问姜总,我们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更好玩的更炫的让他们更捉迷的项目,帮助乐园扩大销售的同时也把体验做好。

姜继望:目前全球乐园的发展方式的确是用AI、VR技术进行整合的,机械性的设备发展到这些年来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比如说过山车,一般的人能够承受的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有一些不太敢坐过山车的人用VR的话他都敢尝试。

我在主题乐园行业已经二十年,对乐园、景区和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手机,手机影响所有的商业行为影响你的生活模式,你怎么利用手机这个东西来做VR、AI增加你的应收。

最近我们兼并了一家美国公司,他是用手机做VR平台,他现在罗马、英国伦敦甚至珍珠港纪念馆,都可以手机控制,你下载之后他可以恢复历史事件发生当时真实的场景。

中国有两千多个景区都是有历史故事的景区,你怎么在这个景区里重造历史而不是只看到一片废墟,这是AR、VR可以解决的,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现在的头戴设备价格比较高,如果重复使用的话卫生问题怎么解决,手机作为平台,就是一和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手机,怎么利用手机创造营收、增加你的体验,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陈杰:您刚才提到的很重要的内容是技术+内容,也就是黑科技加IP,共同推行体验感的升级。主题公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排队,元旦的时候上海迪士尼最长的排队排243分钟,对于主题乐园来说,如何有效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更好地解决像排队问题,更好地进行人流分配,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姜继望:目前来将包含的大型的主题乐园、水乐园,热点项目往往不会超过两个以上,现在各个主题乐园间也用不同的方法手段解决此问题,这个方面完全可以结合5G和大数据的统筹运算;另一方面必须要运用智能管理的手段做适当的导流。还可以推行提前预订,这都是一些方法,但是的确大家的消费习惯还是想去玩最热门的东西,所以怎么在客人入园的时间进行分配,如何利用门票的差异化进行倒流,那可能是另外一套方法了。

陈杰:是的,你提到的很重要的就是大数据的计算,以及如何引导游客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了,可以跟中国联通等进行合作,未来一定是用数据计算来支撑所有的决策。

接下来问一下林璘老师,作为科技馆我们如何把这些以更多的技术手段展现出来,而且能够成为在市场应用的前锋?

林璘:谢谢大家,我们科技馆是在景区里比较另类的,是在景区里做专业场馆的,在专业场馆里我们又是涉足景区,其实很多景区涉及两个点,就是固有化、同质化。

同质化刚才有专家已经说过了,为什么谈到固有化,随着大家都在谈5G了,网络化的提升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景区的吸引力如何随之提升,因为公众他的欣赏角度、欣赏水平、预求在不断增加,所以我要谈固有化怎么破的问题。

很多景区都是第一年赚,科技馆第一年30万人次,第二年25万,第三年将近20万人次,厦门科技馆2018年参观人次超过190万人次,今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科技馆都没办法自负盈亏的同时我们做到这一点。

我们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2007年-2019年我们做了临时展览的平台搭建,也做过很多高科技的临时展览,比如鱼类活体的,我们从印度尼西亚和大西洋的几个海底合作做珍稀鱼类的展示;今年我们会做热带雨林比如爬行类的展示;我们在做高科技吸引亲子的同时,我们做起来发现很多孩子猪、鸡、鸭都没见过,因为现在的城市太发达了,这些东西都在农村,所以很多时候大自然的美他们没有接触过。在长时间的客户流里,当你把大自然最美好的东西展现给孩子的时候,也是他们很感兴趣会蜂拥而至参观的时候。

很多景区说临时展览你们投入了资金,时间又不长,你们如何做到收益。在2018年我们做了光影展,2017年也做了展,展期在七八个月,收益都超过一千万,我的产品提供方有他的自然化的优势,有物种方面的优势等,他们是我们的合作方,我所能发挥的优势就是场地优势、营销推广优势、全国网络推广优势和渠道,最后受益的就是公众。

所以每次的展览我会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多渠道更深入人心的营销推广宣传,让我的工作在每年观众都可以感受到在科技馆以外的两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美丽感的好的展览,所以也促使他们愿意掏钱看这个展览。

所以在集合临展平台上我们有自己独道的优势,下一步会联合国外好的展览公司做搭建国内类似临展的平台,这是我们做的第一块。第二块在大趋势的情况下我们也做了八个系列200多个产品的研学旅游准备做全国推广,所以如果有什么共同的机会,希望大家跟我们一起参与。

陈杰:林老师真的是纠正了我对科技馆的认识,您刚才提到了我们有些特别好玩的展览,比如像深海动物,您是如何来选择比如说在近两年我要做些什么样的展览或者什么样的方向能够吸引到受众,这个我们是怎么判断怎么规划的?

林璘:我们科技馆做的事情主打的是亲子,在这十几年里,每个景区对人流的状态、区划包括营销推广的渠道等方面都有个数据分析,我们所做的展览基本上是在2017年会把2018年的展览都做好规划,包括合作伙伴,包括跟合作伙伴进行责任的分工、利润的分成等。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团队心里,对所有的衣食父母也就是公众已经有70-80%的预判,预判来源第一是大数据分析,第二我每年可能要发超过5000分问卷调查,涉及到他们的资讯来源于哪些渠道,喜欢科技馆哪些东西,对我的评价是什么,然后反馈到终端做策划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根据公众的需求来策划出下一步怎么展览包括时间排列、预算等,整体的工作流程思路大致如此。

陈杰:其实我觉得依然是大数据的力量。刚才正好说到了研学、亲子,朱总这两天我关注到一个词就是“升级”,做研学这一块也是在做和孩子相关的东西,其实也挺难做的,做的不好会被人骂,做的好和别人可能也难结合,这块我们怎么突围,怎么和技术结合创造更好的研学产品?

朱庆国:谈到产品升级前我还是基于研学旅游的市场进行整体的分析。各景区都在做研学相关的课程,教育部联合11部委颁布了整体研学旅行意见,2017-2018年关于研学字眼注册的企业就有四五千家,也有16家相关企业做研学营地获得了相关融资,有预测未来十五年研学市场有千亿的份额。面对这个份额,收益还是各位景区大,因为根据意见来讲,小学不能出市、中学不能出省,在适合研学的学段当中,70-80%都是中小学生,不管是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普及都要在本市本省进行,所以各位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关于明德如何升级,我们也是基于这个大环境背景下做了两个相关建设:一个是营地自己的投入开发,目前我们已经托管了中国的航天科技馆,陕西的白鹿原景区;第二方面就是整体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设计,这方面是我们的畅想,因为我们源自清华,已经有十年的经验,研学方面的师资专家有两千多名,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不断开发更适合青少年成长的产品,也希望未来和在座的各景区产生更多的关联,本地市场的引流包括市场的开发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我们也愿意跟大家分享。

关于升级点,第一点我们会跟各位产生更多的链接,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成长的课程体系;第二点会和各位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解放整个环节中更多的生产力;第三制定相关的标准跟大家分享,一起捍卫行业的安全,保证活动的安全满意和顺畅。

陈杰:在2018年您觉得哪个项目成为爆款?

朱庆国:目前世纪明德的爆款产品设计体系还是传统的,2019年新的爆款应该是本土化和景区做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相链接的产品,我们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资金研发新的产品。

陈杰:之后我想问一下彭老师,故宫2018年做的非常火包括《国家宝藏》,包括现在的故宫系列口红,国家一直在说的如何投资如何推动做文创衍生类的项目或者爆款优质项目,我们在相关的操作中是否会有意扶持或者注意做一些文化衍生的项目,在中国打造出一款像样的能够让大家都接受的文创类项目,根据景区、旅游结合的项目,不知道您有什么建议?

彭德成:坦率地说我不是技术专家,我也从来没有干过旅行社,我批评过很多景区甚至拔掉了一些景区,但是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做的非常好,就技术问题谈景区的创新问题。

我刚才听了几位的介绍,我也曾经推动过全国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旅游景区大家往往都讲文化讲的多,一讲都是文旅结合,其实比文旅结合更重要的还有人旅结合。

大家都说文化和旅游谁是谁的载体,我觉得这样说没多大意思,但是谈技术问题这是很有意思的,现在的旅游景区就是要从好看变成好玩,从愉快变成刺激,这种需要技术支撑,各位讲的AR、VR技术在景区方面大有可为。

我曾经出过一个题目给很多专家和景区,能不能让游客带着一部手机什么都不用带到你这里玩的开开心心的,有像刚才专家说的用好手机,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作用,用移动互联网在景区里率先实现无障碍消费。

以前谈智慧,很多企业都是在做景区管委会的文章,做的都是营销管理的文章,常常对C端游客的关注比较少,我觉得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个游客在景区里眼睛的需求、耳朵的需求、嘴的需求和脚的需求,这是要论证的要进行透彻的研究,要有技术的研究。

然后要充分关注手机指纹和人脸识别,在景区里我们最需要进行的是产品上的投入,已经度过了景区营销和管理那关,恰恰消费这关、游客的需求这端还是起步,所以各位专家能不能从这方面花更多的力量推进,就是刚才讲的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更多的技术,要在景区内开发各种消费产品。

目前阶段这类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交通等技术解决眼睛、耳朵的需求,让大家体验便捷、刺激、愉快的部分,这是智慧景区最前沿的工作。

景区产品技术 智慧景区

陈杰:刚才说的特别形象的就是从管委会导向到产品导向,要满足消费者耳朵、眼睛、嘴巴、脚的需求,每一项满足都代表着一种进步,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动力,这是我们的同仁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和发表的精彩分享,最后希望大家在这个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突围,给我们提供更好的产品,谢谢大家。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