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推动实现质效型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推动实现质效型脱贫致富

2021-10-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域,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在于站在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高度,通过乡村旅游县、乡、村三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的独特作用,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乡村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空间与方式,并且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鉴于“乡村旅游”目前尚未形成被一致认可的明确概念,在制定本标准时,应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乡村旅游,是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的,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乡村居所、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与乡村生活形态等为旅游吸引物,以乡村特色为卖点,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于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在进行乡村旅游县、乡、村的评定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乡村旅游相关的内容进行。

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般认为,农民的现代化可以通过农民的空间移动来解决,农村的现代化是在地的现代化。不过,通过农民空间移动(包括进城)解决了农民的现代化的同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在地的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增加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

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业之外新的产业引入,就没有可能实现产业兴旺,就不可能生活富裕;没有新产业,农民不可能找到除了农业之外的获利渠道,不可能实现原有农业增值基础上的增收发展,不可能在农耕之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时间价值的挖掘就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有产业把农民的无效闲暇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而乡村旅游恰恰在充分利用乡村居民“被动的闲暇”、从而在改善乡村居民收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乡村居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比如,乡村旅游发展对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可以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而且流动到城市的乡村居民返乡创业的比例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乡村社会治理也搞得越好,乡村社会风貌也越好,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高。

同时,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游客,有效地推动了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产品的就地升值,通过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进行旅游消费,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范围也是重要渠道和措施。因为旅游是高度市场化的,任何一个乡村要想吸引游客,都应该在资源、产品、环境、服务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提高,因此乡村旅游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面貌的优化、乡村活力的激发、乡村文明的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曾经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相较于城市,乡村保有着更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也是希望能够守护在乡村中一直延续下来的文化的根脉,在乡愁记忆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记住乡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乡愁实际上是人们希望逃离喧嚣复杂的城市而产生的对乡村单纯安静的需要,也是逐渐走出乡村与城市二元认知、期待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发展的必然,从乡村向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回望乡村性,是对乡村性价值的重新认可,也是对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反思。

同时,因为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所以乡愁中自然就包含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要。记得住乡愁,实际上需要从时代变革、社会重构角度来认识,记住乡愁其实是要通过乡村这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构文化认同,因此乡愁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文化乡愁。这或许是乡村文化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制定乡村旅游的三级标准,并对相关的县、乡、村进行考核与评定,以实现衡量中国各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横向差距与不同历史时期乡村旅游纵向发展程度的高低,整体把握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市场、社会经济综合水平等相关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规范当前及今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服务接待水平、旅游产品质量,使中国的乡村旅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序、持续、快速地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优秀县、乡、村的的表彰和宣扬、特别是将其成功经验和经营管理模式加以推广,让更多有意或者适合的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多走捷径,并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扶持具有特色、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同时具备市场潜力的地区,使其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实现质效型的脱贫致富,以及经济、社会的繁荣。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