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速乡村振兴
2021-10-22
来源:中国江苏网
自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旅游便出现“井喷式”增长,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大动能。
从乡村旅游发展规模看,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呈“井喷状”;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388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17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旅游提升计划预测,到2020年,全国将发展300多万家农家乐。这表明,以休闲农业、农家乐等为主要平台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大标志。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带动农民富裕及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以下新要求:一是产业兴旺有“市值”,使无人问津的乡村资源成为市场宝贝;二是生态宜居有“颜值”,用蓝天、碧水、净土描绘出美丽乡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三是乡风文明有“气质”,让乡村“土、野、粗、奇、俗”的旧观与印象得到升华和提质;四是治理有效有“基质”,使农村基层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五是生活富裕有“品质”,使农民拥有稳定收入,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其中,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人文故里,梦里水乡。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故乡风情—民宿体验、乡野之乐—乡村娱乐、果蔬百味—农业种植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经济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致富渠道。
一组数据显示: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上半年全市新增旅游创业人数45人,民宿、酒店就业近500人,基本形成了以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古镇、特色民宿、生态农庄、农家乐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千年古镇沙沟,因渔而生,因渔而兴,现有水面6.1万亩,古镇渔民世代多以打渔为生。勤劳智慧的沙沟人民总结出了十八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十八帮派。近年来,沙沟镇政府悉心对古法捕鱼“十八帮”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努力打造新的旅游名片,建成水金村捕鱼十八帮体验基地。渔民从原来的养鱼、卖鱼到把鱼变成旅游产品,收入成倍增加。
乡村旅游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网红走进田间地头,直播带货。在钓鱼镇檀孙村、八尺沟村,海南镇刘泽村等特色田园乡村,网红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农民跳出传统销售模式,让更多人的愿意看直播、买产品,在实现个人就业创业的同时,也成为推介兴化特色旅游产品的“快捷通道”。
千垛镇拥有千垛菜花、水上森林、万亩荷塘、徐马荒、碧水东罗等景区景点,以及20多处采摘园和垂钓园,去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农家乐成为千垛镇的一项新业态。近年来,不少有资本、有厨艺、有经营头脑的村民投资创办农家乐,美食成为招揽游客的一大亮点。目前,全镇共有农家乐经营户69户、民宿20多处,直接从业人员220多人,同时吸纳众多本地农民就业,一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面朝灶台背朝桌”的“新农民”。为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菜肴,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共同打造特色区域品牌,让农家乐真正带动农民乐,千垛镇借助节庆开展农家乐厨艺比赛,既吸引了游客,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乡村全面振兴”,进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并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在今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乡村全面振兴”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升华和具体化。“五个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涵,是乡村振兴的五个关键的支撑点,“五个振兴”既各自成篇,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体。
一、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靠什么增收?只有靠发展,靠产业。因此,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主要依靠产业支撑的可持续的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二、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没有人、人才、人气,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靠人才,有了人才,乡村的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组织建设等才能有序展开,农村的各项改革才能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三、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如果乡村文化衰败,不文明乱象滋生,即使一时产业兴旺,也难以获得持续长久的繁荣。因此,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四、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尤其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着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五、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有有效的乡村治理和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根本保障,没有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因此,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样才能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据介绍,兴化市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组建兴化乡村旅游联盟,精心打造6条乡村旅游一日游专题线路;举办2021年度兴化市导游(讲解)服务质量提升班、兴化市导游(讲解员)大赛等活动,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00余人,聚焦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大文旅品牌创建力度,改善生态人文环境,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速乡村振兴,积极引导群众就业创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