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融合发展产生“1 + 1 >2”的效果

贵州文旅融合发展产生“1 + 1 >2”的效果

2021-09-28

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9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铜仁市举办,大会主题是“强产业融合 促旅游提质”。

近年来,贵州坚持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通过连续多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契机,久久为功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创新山地旅游,拓展全域旅游,不断占据发展先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从一味地追求数量和规模逐渐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变。其中,文化和旅游的一次又一次牵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文旅融合产品。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多彩贵州风行天下”的翻天巨变,贵州凭借交相辉映的秀美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丰沛的人文底蕴,享誉海内外,并跻身全国旅游大省行列。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民族特色文化,做深历史文化、做强民族文化、做亮红色文化、做精阳明文化、做优山地文化、做活三线文化,为贵州省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5月20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发布会上,文旅之间的融合被“深度”这个关键词赋予更强劲的动能,贵州省的文旅融合呈现出全方位的态势,“非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三线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等开枝散叶,让文旅深度融合充满无限可能。

日前,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方案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等作出部署安排,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重点文物和重大考古遗迹保护水平有效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这是一座以“红”为骄傲的省份,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厚重。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之旅、四渡赤水出奇制胜之旅、万里远征磅礴乌蒙之旅、鱼水情深红色苗侗之旅、转战贵州突出重围之旅……贵州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军长征足迹遍及贵州60多个县(市、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长征文化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有了“文化”,才会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当代旅游中,人们已不仅仅是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也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喜欢从景区走向社区,从繁华闹市走向乡野小巷,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

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发现创造价值与旅游体验分享价值的有机结合,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近年来,贵州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为旅游赋能。随着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道路也越走越宽广,“文化 旅游”产生“1 1>2”的效果。

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文化和旅游资源交融互通。乘着机构改革的东风,贵州蹄疾步稳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正奋力将“诗和远方”的美好愿景转化为贵州大地的现实图景。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