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新旅游形式,构建全域化格局
2021-09-09
来源:新华网
全域旅游是为实现我们另外一种更理想的生活状态而提出的旅游形式,那个状态对于现在而言处处是景观,处处可旅游,但是都进入那个状态后,必然会有优胜劣汰,生存下的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差异的,但无论怎么解释全域旅游的内涵,其灵魂与宗旨是不变的,即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只有游客满意,才会持续发展,一切都会生生不息,因此首先要看自身优势,其次看市场态势,从中寻找机遇、勇于创新,既受益于社会,又完善了自己。
首先特色吸引法是指旅游目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通过本身特有吸引物,还是创造的吸引物,还是根本就没有吸引物,平平庸庸,只要平庸的有章法、有节奏,相信都可以形成自我风格,吸引大量游客。如大型景区、多个小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城镇、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特色吸引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带动的乡村创客基地;普通的村落,但是通过全域景观的打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局面。“旅游 ”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诞生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全域旅游的开发要迎合人们的需求,从研学、休闲度假、新型养老、健康养生、购物这些新型生活方式着手,利用“旅游 ”,将其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全域的旅游吸引力。
我国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为更好是应职工和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有关政策,提出要强化落实带薪休假,受到社会民众普遍欢迎。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目的地将要受欢迎。如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能丰富旅游者晚间休闲生活的旅游演艺;拓展城市休闲空间的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等,形成旅游休闲一体化。
当下,我国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消费只占24%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旅游商品种类少、品质低、特色|不够,一直是我国旅游要素中的一个短板。国家旅游局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提升中国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加大旅游商品研发、支|持创意,提升旅游购物水平,中国旅游商品正在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市场吸引力正在加强。
打破传统景点格局,有效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用大空间思想,对规划区域发展空间进行合理战略布局,使各空间、片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旅游空间协调化、景观化。并不是要求道路都要大路朝天,景观要遍地开花,而要根据自身特点以最好的状态达到理想空间,循序渐进,重点带动示范,形成“区区互动、片片协调、井(景)然有序,处(触)景生情”的局面。
所有行业都具有与旅游业共荣发展的潜力,旅游产业全域化是要把各行业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因其是涉及各行各业,不是简单的小旅游概念,各行各业都要在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首先在融合条件较为成熟的行业,利用“旅游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农牧旅游等旅游形式,是旅游产业全域化形成的重点领域。
突破传统景区产品格局,以重点旅游产品为引领,量力打造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的全域化,并不是处处是产品,处处是旅游,要根据自身资源,在不对生态造成破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挖掘,合理安排时间,尽量满足游客全程都有体验。虽不硬性要求单一景区实现传统六要素的全覆盖,但要突出重点,发挥强项,在满足基本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特色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