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1-09-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完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带动乡村就业和富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坐落于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的清溪镇,地如其名,山清水秀,有“中国最美小镇”之美誉。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清溪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擘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绘就乡村振兴新格局。
作为清溪镇唯一入选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的村落,土桥村的红色文化也是其美丽乡村的最美底色。因此,在土桥村被市认定为“特色精品示范村”之后,清溪镇立足土桥特色,挖掘特色文化,整合资源优势,扎实开展示范创建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土桥村打造成红色景观村,把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中,着力凸显红色文化中的民生因素,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据介绍,土桥村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通过对主干道路、周边环境、休闲公园、公共厕所、老旧房屋等进行改造升级和着力打造“四小园”和乡村景观小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清溪镇土桥村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已顺利通过市级评审验收。
土桥村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将在年底前创建完成,以备市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其他四个“特色精品村”预计在2022年创建成功。而清溪镇也希望通过实施此战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营造美丽舒适的宜居宜商氛围,力争建设成“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中的幸福村居。
清溪镇通过乡村振兴全面改善大埔村的营商和居住环境,支持促进各大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活态化、特色化、值得作经验推广的“后进村”帮扶路子,切实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令人期待的是,清溪镇因地制宜通过多举措力促大埔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预计每年能让大埔村增收600万元,实现从“后进村”蜕变为“后劲村”的乡村振兴目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荔枝产业兴旺也是清溪镇乡村振兴的重要落脚点。作为东莞荔枝主要产区之一,清溪镇荔枝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品种丰富,拥有自然区位和人文区位天然优势。据统计,清溪镇荔枝种植面积多达21260亩,全镇除居民社区外,其余20个村(社区)广泛种植荔枝,荔枝种植户高达757户,荔枝品种包括桂味、糯米糍、怀枝、妃子笑,并引进了冰荔、仙进奉、观音绿等名优品种,一幅荔枝产业富民兴村的画卷在清溪镇徐徐展开。
为推动全镇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清溪镇计划首期总投入6500万元,对于人居环境建设有成效、有特色的村或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进一步提高各村(社区)改造环境的积极性,确保如期完成“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设任务。
清溪镇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作任务,扎实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硬指标硬任务,督促村(社区)继续完善编制村庄规划建设,并协调相关部门及各村(社区)完善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