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出炉

第三批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出炉

2021-08-24

来源:文旅中国

近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出炉,一个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宜人、旅游要素资源丰富、民间艺术种类出彩的旅游型新乡镇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乡镇的旅游产业有了发展的新“重点”,预示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八达岭镇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是长城文化带和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重要核心区之一,有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古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滑雪场、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八达岭镇努力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84亿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约3.34万元、财政收入1438万元。八达岭镇党委书记王振龙告诉记者:“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全镇干部群众同心所向,为我们进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拟入选名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周边岔道城、关沟七十二景、青龙桥火车站、京张高铁站、八达岭林场等众多优质资源的旅游热点外,还依托延庆区筹备2022年冬奥会,打造文旅融合的长城文化,提升“魅力八达岭”建设方面取得的品牌效应。借助八达岭滑雪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体验区建设。延伸八达岭镇长城文化与冰雪旅游文化的衔接链条,加快长城、冰雪、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冬季旅游的活动形式,举办各种冰雪活动,吸引更多中高端游客到八达岭镇品长城美食、住长城人家、赏冰雪长城美景,让冰雪活动加热旅游淡季,实现以活动产品增卖点、聚人气。

通过各种冰雪活动的举办,在冬闲时间带动周边村民开展经营项目,创新经营方式,以磨坊、油坊、粉坊、酒坊、豆腐坊等传统老作坊形式营造八达岭镇的人文和旅游氛围,提升村民参与度、改善村民生活、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让游客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找到记忆中的乡愁。

在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八达岭镇十分注重非遗资源、长城文化的挖掘利用。八达岭镇以节日带非遗,以非遗促发展,通过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活动带动非遗挖掘,进而带动传承人保护和非遗产品的销售,并利用非遗传习所的吸引力,形成丰富的、可进化的非遗传承生态链。以长城文化为纽带,进行品牌化发展,也是八达岭镇的突出特色。

“未来,我们将紧抓长城文化带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体旅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四项任务,推动长城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名镇’,塑造‘美丽延庆第一印象’文化形象,讲好八达岭故事,传播八达岭声音,诠释八达岭特色。”王振龙说。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80年前,镇上居民祖秀莲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熬鸡汤为他滋补身体,成为家喻户晓的“红嫂”。如今,红色文化代代传承的院东头镇,乡村游迎来大发展时机。

7月底,家住临沂市区的张国君一家,专程驱车到院东头镇游玩。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石房子若隐若现,炊烟升起处,传来欢声笑语。“镇上的旅游配套建得很好,停车、住宿、吃饭干净有序,非常吸引人。”张国君说,到乡村游玩是为了换一种心情,可能不单纯为了看景,而是享受一种舒适自在的氛围。

从确定发展旅游业到现在,院东头镇已走过了近20年历程。因为本身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比较丰富,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破题和产业的升级,是镇上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通过不断摸索,院东头镇找到了全域融合的乡村游发展之路。

院东头镇以保护乡村原生态景观环境、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原真性民俗文化为基础,营造最纯真的乡村氛围,以达到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回归乡村、返璞归真。比如,当地秉承共享理念,尊重村民发展意愿,建立游客村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局面。在规划团队打造游览路线时,充分了解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尊重当地居民的日常作息及活动。

同时,当地将乡村居落、生活状态和文化风俗等要素视为一个完整体系,以民宅为基,做好保护修葺工作;以生态为本,做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山水为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原乡”打造,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维护沂蒙山区乡村的“原乡”风貌。在旅游开发的同时,着力保护乡村独特的红色文化、鲜明的沂蒙民俗特色和特有的地质景观,还原全镇固有的地域基因密码及文化符号。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