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全域旅游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平潭全域旅游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2021-08-20

来源:中国旅游报

平潭旅游的新业态为全域旅游带来了品质化、差异化的旅游供给,对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平潭市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融合新业态,提供了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海洋游、文体游、购物游、乡村游、医养游等新业态为全域旅游迈上了新台阶带来了助力,全域旅游的品牌化也激发了文旅融合的新活力。

漫步在平潭68海里景区,放眼望去,这里怪石嶙峋、海湾曲折,石滩风景蔚为壮观。一条红色的游步道,串联起猴研岛的山、海、石风光,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渔港风情,还可以住渔村石厝,享受海岛休闲时光。68海里景区位于平潭澳前镇东澳村,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这里保留了两岸共同的信仰文化与民俗风情。

近年来,该景区以“观海赏岩、遐想发呆、品鲜追泪、情怀两岸”为主题,先后打造猴研三岛、中心渔港68集市、渔人码头彩绘街、望台吃货街和台湾情境街等,推出了海会寺观景平台、彩虹步道、花海世界等多处景点,以点、线、面的规划结构共建两岸民俗风情共融、人文风貌同脉的特色渔港小镇。68海里景区成为游客来平潭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平潭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南岛语族文化、壳丘头遗址、海坛海峡水下遗址、石头厝传统村落、非遗以及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优势。南岛语族文化是平潭岛海洋文明的起源,7000年海岛文明生动演绎了人与海洋的互动实践,留下以壳丘头文化为代表的史前贝丘文化、耕海牧渔的海渔文化、经世致用的海丝文化、羁绊深厚的两岸文化和抗敌御侮的海防文化等。为此,平潭着力规划建设壳丘头遗址公园,启动建设南岛语族博物馆和祭坛,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推出考古体验教程,推动考古、研学、教育、旅游融合发展,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为了做好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平潭还围绕石头厝文化、奇岩怪石传说故事、海防建筑文化、传统造船工艺、石沪渔捕文化、两岸城隍信仰、两岸海神信仰等海洋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专项调查、非遗名录申报和学术研究,开展文化保护五大工程,打造承载“平潭记忆”的“城市文化客厅”,着力构建区级有展示中心、片区有展示体验馆,街道(乡镇)有传习所的三级非遗展陈网络,推动平潭非遗保护事业发展与文化和旅游产品迭代升级,让全域旅游产品更接地气。

平潭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批旅游打卡地,助力平潭构建产业联动、要素互通的旅游产业大格局。近年来,平潭聚焦“旅游+”,深入推进旅游与影视、康养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平潭为了激发文旅融合消费新活力,大力发展夜游经济,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推出了康德台湾夜市、龙凤路海鲜美食街、潭人文娱美食街、海坛古城夜游街、北港文创夜游街等夜游经济聚集区。吸引了周边游玩和住宿的游客消费,延伸出旅游纪念品售卖、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业态相关,大力推动全域旅游的消费。

除此之外,平潭还发展夜游产品,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导演的舞台剧《平潭印象》,以平潭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基地,融合了鼓乐、闽腔、藤牌操、妈祖文化等民俗文化元素,广受大批游客的赞美和欢迎。

自2018年1月在福州首演以来,《平潭映象》共巡演109场次,总计14.6万余人次观演,覆盖城市人群超1.5亿人次,成为平潭文旅深度融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的典范。《平潭映象》还将落地平潭国际演艺中心驻场演出,丰富平潭夜间文化旅游产品,打响平潭特色旅游品牌,助力平潭全域旅游发展。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