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推动旅游数字化提速发展
2021-08-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品质旅游成为人们向往的方式。迫切的产品需求推动市场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高品质旅游,智慧旅游则成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旅游愈发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智慧旅游成为可能。
近年来,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旅游新业态和新玩法,成为旅游更新迭代的助推器。 两者的融合发展,为旅游消费增添了不少亮点,也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随着国家对“互联网 旅游”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旅游数字化发展将迎来又一次“提速”。
2020年以来,“云旅游”成为最热门的“出游”方式,尽管宅在家里、足不出户,却也能“云”上赏美景。打开电脑、手机,一个个精彩的云旅游产品,搭起了人们情归乡里、周游世界的“云桥”。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项目,不仅让游客坐在家中即可看到国宝级文物,还带动了博物馆文创的销售。据统计,布达拉宫的首次直播,1小时内吸引了92万人次观看,相当于其一年游客接待量的60%。
智慧服务便是从游客体验出发,凭借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改善传统旅游排队时间长、购票渠道单一、信息获取不及时、服务不匹配等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游览体验,增强景区的服务能力,提高景区形象。智慧服务理念下,要求涉旅企业在游客信息获取、计划决策、产品预付、游览享受、回顾评价等整个过程都提供全新贴切的服务。
如国家5A级景区乐山大佛,引入梦旅程景区触屏系统。游客可提前查看景区停车场状况,做好交通安排;到达景区后,则可通过系统自动查询景点介绍、线路推荐、吃住行购、周边景点等信息。全方位的服务让游客只需享受游玩,提高游览体验。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正式上线,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以文旅资源为主题内容构建的云平台。截至今年9月,该平台已汇聚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六大类文化资源数据271.02万条,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八大类旅游资源数据24.55万条,资源文字描述约4.5亿字,资源照片约300万张,视频约1.4万部。通过该平台,既能实现文旅资源管理,也可进行文旅资源查询,文旅行业管理者、社会公众都是其服务对象,公众还可线上推荐文旅资源新线索。
高技术的应用,带给人们全新体验,也让云旅游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5G、AR、VR、AI、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云旅游从图文、短视频发展到直播、全景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把传统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通过旅游博主、专业主播的视角传递给更多游客。
云旅游不仅仅是把线下资源搬到线上,而是可以实现更多的使用场景和价值。比如,在一般的户外研学教育中,参与的学生们往往无法到达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后,不仅可以模拟核心区域,还能把动物投影到模拟范围内,让研学旅程更加生动有趣。
伴随着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体验式旅游已逐步取代观光式旅游,成为旅游新方式。“疫情不但没有阻挡人们追求美好旅行生活的步伐,反而加速了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携程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洁指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数字化建设、网约导游等,都应成为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