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东兴—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08-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串起了旅游业发展的诸多亮点。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文旅融合成为重要趋势。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民素质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与日俱增,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正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文化旅游发展以“巴蜀画廊·甜美东兴”为主题,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大千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积极发展和推进全域旅游事业,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是顺应国务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政策方向,也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大力推进“旅游 ”,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文化旅游消费几乎包容了人们在一定区域的旅游休闲时间内所有消费活动。从全域旅游视角研究文化旅游消费,是对传统旅游业边界的一次突破,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观的一次突破。其意义在于促使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围绕人的需求发展旅游,不仅最大限度地使游客消费就地化,还要想方设法创造新的需求点。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推进,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让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更多落脚点。作为国家4A级景区,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是“文农旅”融合的一个典范,园区集“红色教育、文化博览、田园风光、农耕体验”于一体。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内江市廉洁教育中心、四川省级农业主题公园长江田园以及千亩樱花桃花等特色旅游资源坐落其中,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

全域旅游思维下,融合是手段,也是必然,而且不止是文旅融合,还有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全域旅游背景下,以景观为核心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已经渐渐让位于以环境为核心吸引物的休闲旅游,或者说二者兼容,与之而来的度假、旅居、康养等都是奔着环境而来,这种环境不仅包括景观胜境(风景名胜区),还包括自然生境(生态保护区、乡村等)、生活情境和文化意境。

对于文旅融合,东兴区文旅局负责人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例如花萼湿地公园在建设园林景观的同时,充分发掘花萼村独特的历史人文元素,在公园内打造仿古建筑花萼楼、状元亭、文化广场等。

文化的基因优势在资源,而旅游的基因优势在流量。如果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无资金的支持、无人员的参与,就只能是“养在深闺”。正是因为有旅游的支持,获得了资金和人气,文化也获得了新生和发展。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