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

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

2021-08-16

来源:拉萨日报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到乡村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受大自然的芳香成为了一种新时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笔下的田园生活,让人们充满了向往。如何更好的去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何去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成为当下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达孜区白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凭借着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优势条件,积极发展林卡经济,以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下,不断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增强群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时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第三极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白纳村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现在,白纳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这都是习总书记和党的恩情。”白纳村群众根宗说。

白纳村围绕“农旅 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 依托地理等资 源优势 ,打旅游牌,走旅游路,逐步培育和形成了乡村旅游品牌。在藏语中,“纳”是指水草丰美的地方。白纳村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八月的白纳村绿树掩映、流水潺潺,一顶顶帐篷或沿溪而建,或依树而立,人们在青山绿水间度过惬意的林卡时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据了解,白纳村共有11个林卡,以小组集体经济的方式经营,每个林卡每年可以创收10多万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起来,大家生态保护意识变得更强了,大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在荒地及山脚下种植松树、白杨等各种树苗共计1300多亩,为白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再添新绿,努力打造具有乡村生态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

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法运用到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大乡村街道、河道治理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我们将继续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子更美丽,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白纳村委会主任罗布嘎多说。

在乡村旅游自然发展中,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乡村旅游重要的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注重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着力提升和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正效应,保护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正确效应,实现乡村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