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创如何开创消费市场新局面?

旅游文创如何开创消费市场新局面?

2021-08-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展文创产业,是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文创进景区”,为景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除了成为景区新的吸引点和盈利点之外,文创产品还成为传播本地文化的良好载体。

旅游景点中的各类创意产品似乎已经被定型和常规化。特点,一是一些以当地文化资源和馆藏为基础,由当地博物馆开发的创意产品或文物; 另一种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生产的手工艺品。另外,充斥着旅游商店的低端旅游文创产品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诟病。旅游文创产品消费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打开 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市场新形势如何?

这一类的“文创”产品,创新层次低,实用性不高,再加上做工粗糙,往往很难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在旅游综合收入中的占比达40%-60%,而我国只占到10%-15%,说明我们的文创产品,并不能真正触达游客的需求点。

这种低层次的创新,成为限制文创从业者收入增长的瓶颈。文创从业者商品销量有限,长期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有些甚至需要景区“补贴”才能生存。文创产业非但不能成为景区利润增长点,反而成为景区的财政“负担”。

这种低层次的创新,让旅游文创产品难“出圈”。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和个性,质量和品质参差不齐,游客都不愿意消费,更难言吸引景区以外的消费者,这也是旅游文创难“出圈”的根源所在。

这几年国内很多5A景区逐渐意识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性,但最终效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不见起色。

原因其一就是将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简单归纳为单一部门、单一设计环节的问题。而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关键在于这是一个景区多部门协同作战的产业,从景区的角度必须要一把手主抓,充分调动景区的财力、渠道、销售、营销、地段等资源,才能为游客提供立体化的游览体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变现转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创新、文化变现、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并非设计单方面的任务,文化新造、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经营管理系统创新等等,归根结底必须是景区一把手主抓,上下一条心,景区跨部门整合协作的结果。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目的在于销售,要想卖的火爆,必须研究我们的游客,谁买产品,谁就有发言权,从而决定我们产品的开发方向。

一切不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都是耍流氓!旅游购物市场形势在变、消费者群体也在变,而景区旅游商品却一成不变;目前5A景区以销售传统工艺品为主,这些商品远远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类似陈旧的设计形式难以让80、90后主要目标人群买单。这些商品只能将其定义为旅游纪念品,而非真正意义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

所以说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最终还是要回归游客潜在需求,只有需求与产品巧妙结合,做实用性强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游客一直想买却买不到的东西,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想不火爆也不行。

游客购物消费市场正在进入品牌消费的理性市场,品牌才是旅游文创发展的重大的优势,品牌力才是5A景区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品牌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产品的增值空间很小,加上国内5A景区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大大降低了游客对品牌的信誉度。

所以要提高品牌认知度、重塑良好的购物市场,5A景区须构建系统化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以品牌的力量推动市场规范化、诚信化,同时为游客提供景区官方指定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

得IP者得天下,景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同样如此;忌讳传统的多主题、全品类的开发模式,小而美才是发展之道。从游客消费的心理角度来看,最希望买到的往往是景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其它地方无法购买的商品。

品种越多、主题越多意味着越缺乏特色,所以景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必须回归最核心的文化元素,这个文化元素需要具备有广泛认知度及差异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景区的文化IP重塑。

IP重塑之后再逐步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多元化内容矩阵,从5A景区来说,利用IP元素进行文创衍生品系列开发,同时进行景区产品开发、景区游线开发、景区品牌重塑、景区住宿等等,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让IP真正意义上植入到景区的方方面面。只有IP的传播度越大,与游客接触面越广,IP的价值也会逐渐增大。

如何让“文化”变现成市场买单的产品。好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须兼备以下特性:文化性、故事性、趣味性、创新性、实用性。5A景区旅游文创商品开始推出时,应先围绕景区核心的IP内容规划推出一个系列爆款产品或者必购产品,根据市场反馈再慢慢扩张畅销商品的产品线,一方面积累自主产品的设计经营经验,也可以借此降低过快发展自主产品产生的成本风险。形成文化IP为核心,创新单品引爆市场,横向延伸产品线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