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2021-08-11
来源:新华网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共赢大好局面。十四五开局,进入新时期,不负“诗与远方”的众望,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
今年年初,陕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产业链重塑陕西文化旅游整合发展的新优势”,指出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陕西旅游集团作为陕西省国有旅游集团,一直坚持“陕西旅游生产的产品必须是精致产品”的理念,继续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今年6月至7月,陕西旅游集团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迎来了七大文化旅游项目的“爆炸性”亮相,形成了更大的响应,文化旅游融合的效果更加突出。
一批基准项目公布,现场表演获得了好评。具有鲜明特色、高艺术标准的作品已成为陕西旅游的独特象征。党委书记、陕西旅游集团董事长周冰表示,陕西旅游在文化旅游领域具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和核心竞争力。长期积累是陕西旅游继续引入新思想的基础。面对新的发展模式,陕西旅游牢固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信,不断增强自身优势,有创新勇气,致力于为供给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内需求扩张做出贡献。
舞台上,汉代长安市场的繁华景象和独特的西域风土人情,在悠扬的旋律中愈发沧桑。 高还原场景的营造,将观众深深地拉入了遥远丝绸之路的浪漫想象中......
将时尚融入历史,用技术赋予文化力量。《丝路之声》中高科技的舞蹈、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了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气氛。演出结束后,现场爆发出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观众刘杰说,这是他第一次看美国百老汇经典歌舞风格的音乐剧。除了故事的起起落落,迷人的故事,中西方艺术形式的结合和舞台上华丽的视听效果也让他沉浸其中。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近年来,陕旅集团在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开拓创新,不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聚焦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红色旅游新样板。不断创新红色文旅融合新模式。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作为文旅融合的载体,旅游演艺赋能红色文化,让历史鲜活再现,也让红色文化更具有感染力。近年来,陕旅集团深挖省内外红色文化内涵,深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文化合力,在已经打造的16台大型旅游演艺中,具备成功旅游演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互动性”四要素。其中,打造了《延安保育院》《12·12》演出、《二虎守长安》《红色娘子军》等9台精品红色旅游演艺,以及将推出大型行浸式演出《延安十三年》,使游客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助推红色基因传承。
红色文化内涵深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货资源优势,形成文化合力,在已经打造的16台大型旅游演艺中,具备成功旅游演艺思想性观赏性、互动性艺术性四要素,使游客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助推红色文化基因。
在文化内涵中,西安红色文化的发展一直是悠久的,延安保育院二虎守长安红色娘子军延安十三年,在延安的精神世界中,延安秉持了传承历史的精神。
作为陕旅集团的核心景区华清宫景区也是西安事变爆发地,以红色革命旅游资源——“西安事变”旧址,《12·12》西安事变演出项目为依托,景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新内涵,将其开发转化为研学游、党员教育培训优质资源,率先形成了特色化、创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课堂,解读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
西安文化和旅游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匹配度高。二是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巨大。西安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超前性,如曲江新区,不仅有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不仅共生,而且共赢。三是具有很好的政策优势。“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国家文化传承示范区等诸多政策都给西安的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
陕西旅游集团在精耕细作、充分挖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走出去”,布局省外红色文化资源。 正在成为海南红色旅游的热门线路,成为海南红色文化的新名片; 在山东泰安,展现齐鲁英勇抗战的历史,弘扬铁路游击战的红色传奇。这一系列红色文旅项目的启动,是陕西文旅企业为高 ——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不断推出文旅融合的精品之作,为游客提供更多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让游客到陕西来看了还想看,来了还想来,让‘诗和远方’凝聚更多文化的力量。”
陕西将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推进64个文旅融合重点工程,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让更多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国地理、自然认同成为世界—— 著名旅游品牌; 通过品牌引导,提升游客对“文化陕西”和“从陕西了解中国”的认知度,让陕西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