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愁之旅”

莆田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愁之旅”

2021-08-06

来源:台海网

后黄村被称为荔城区“华侨第一村”,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下南洋的华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从海外归来的华侨们在后黄村建造了一座座“红砖厝”。这些“红砖厝”既有莆田传统建筑风格,又处处彰显南洋风味,中西合璧,浑然天成。经过几十年风雨洗礼和岁月打磨,由内而外散发着令人心醉的历史韵味。

红瓦白墙的老莆仙建筑风貌融入浓郁的南洋风情,阡陌交错的乡间野趣,咖啡厅、工作室、民宿混搭的业态格局……从莆田市区出发,驱车仅20多分钟便可抵达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

后黄村得天独厚的资源——60多座华侨老宅构成的南洋“画风”。华侨老宅、油画写生基地、摄影创作基地、莆阳客栈……如今的后黄村,已经渐渐拥有小清新的“文艺范”,成为乡村游的一大吸引力。如今,“文艺范”已成为后黄村区别于其他乡村旅游景点的一大特色。“文艺渔村”厦门曾厝垵,是后黄村正在学习的榜样。客栈、小吃、民俗体验等配套旅游产品,正逐渐丰富起来。

近年来,后黄社区以“莆阳后黄、桃源村庄”为发展定位,立足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盘活“乡愁资源”,在擦亮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该社区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后黄的古民居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闽中南沿海古村格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后黄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丽红表示,由于越来越多居民移民海外或定居城区,不少民居闲置甚至出现毁损。村里一致决定,以流转购置或长期租赁的形式,将这些“老宝贝”利用起来。

后黄村保护提升华侨古民居、老屋老宅,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形成了“古屋、美景、自然、乡情”的空间布局,成立了全市首家民俗文化馆,留住了侨乡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美丽乡愁。后黄村的实践证明,保护中开发老宅资源的思路是拥有古建筑资源的村落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后黄村为了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招投标,与莆田市康辉旅行社签署协议,由双方共同开发、运营后黄村旅游市场。如今,每逢周末,后黄村日接待游客可达到3000—4000人,即便是在平时,每天也有两三百人的客流量,外地慕名而来的自驾游客人越来越多,通过强强联合,大大提升了后黄村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知名度。

通过自由采摘、体验农活、特色小吃等,吸引广大市民前来“打卡”,旺季每周末可接待游客3000人次左右。以“还原田园生活”为亮点,开辟观光采摘园、研学基地、农事农趣体验区。村名说,这边的华侨老宅、文艺风情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公司客户指定要来后黄村拓展,既能锻炼团队,又能享受极具特色的乡村游,一举两得”。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