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出炉,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出炉,助推乡村振兴

2021-08-05

来源:青海新闻网

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等八地入选。

在青海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中,青海省把农业资源、自然生态、乡情乡愁与旅游业相融合,铺就了新的富民之路,昔日小山村成为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在青海,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出现新的产业及消费形态,成为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花海经济更是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全省各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通过增加景观设计、更新娱乐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丰富市场供给,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吸引力。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多样化的趋势。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酥油花,堆绣,壁画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海境内。长江源头景色秀丽,几十米高的冰塔林耸入晴空,绵亘数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峰峦,千资百态。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青海有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省文旅部门创新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娱乐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康体养生、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制作转变。

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旅游指导处处长邓福林说,“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新业态不断呈现,多元化民宿的兴起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发展。”乡村旅游最传统的就是农家乐以及相关的采摘园、观光园,都是初级的乡村旅游形态。乡村民宿作为新兴业态,将居住和旅游融合在一起,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风情和慢生活体验,让乡村民宿日益受到市场热捧。

为了凸显特色,各家民宿不仅在装修设计中融入各地民俗文化,而且在体验项目上下足功夫。湟源县兔尔干村24个庄廓、互助县油嘴湾农庄、贵德县美地花田庄园等一批网红民宿深受游客青睐,节假日一房难求。

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乡村原始风貌保护的同时,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接待点经营者需要根据游客心态和偏好的变化在设施、产品、服务、营销等各个方面作出调整,如更加注重餐饮、住宿等各个环节的卫生检疫;强调民宿品质以及在自然、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特色要求,要学会运用新媒体等进行多元化营销和品牌推广,吸引更多的顾客。

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从遍地开花发展升级为“一村一品”,避暑休闲、健康养生、山地户外、商务会展、汽车露营、研学旅行、老年旅游等多元化旅游新业态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随着青海全域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正从过去的一个点、一个村,扩展为一个片区、一条特色旅游带,乡村旅游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74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5个。不少人口通过乡村旅游致富增收,开创了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升级版”。伴随着青海省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凸显,乡村旅游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