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为大运河文化带来生机
2021-08-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大运河是从历史文明中流淌而来,是一条联通历史和世界的文化纽带,展现了中华文明开放的包容精神,在保障国家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大运河遗产价值突出,融合悠久历史与当代现实,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大运河的开凿、发展与兴盛的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文明演进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丰富、联动、升华的历史。大运河巧妙地把我国东西向河流进行了连通,贯通南北,大运河孕育了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商事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举办展览、开设主题课程、整理档案资料、成立相关文化研究院……各地根据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大运河文化,充分展示大运河独特魅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应贯穿于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居民休闲和游客分享,让运河丝毫没有违和感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大运河的传奇镌刻在人们心中,“古为今用,传承利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规划纲要就是要把大运河承载的古老文化活起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原则,强调要根据大运河相关文物和文化资源自身特点,推进系统性、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突出了“完整性、原真性”概念,进一步加强了遗产保护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核心地位。
张树民表示,以旅彰文意味着文化要能旅游,以实现传播,以文塑旅意味着旅游要有文化,才能更优质,两者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才能激发出更多活力。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奇妙的聚变,它会催生出很多新创意和新业态,使整个行业发生出人意料的爆发增长。
璀璨夺目的灯光秀、灵动溢彩的花船巡游、大气恢弘的歌剧《运之河》……今年5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亮相扬州,大运河的绚丽风情在灯光与音符的交织中熠熠生辉。作为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水蕴华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备受关注。依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华丽转身”——
北运河郊野公园、北运河桃花堤、“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天津建成的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成为人们郊野生态休闲游的选择;运河故道安徽泗县正积极谋划建设泗县大运河文化遗址公园、泗县运河特色生态文化小镇等,为利用古泗州文化而打造的泗州新城奠定基石。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研究制定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高水平打造璀璨文化带和缤纷旅游带;引导各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首先,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河为线,城为珠”,坚持科学规划、重保护轻开发,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其次,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着力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多方式、多渠道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通过传统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流媒体等全媒体渠道,利用直播、短视频、城市采风、图文攻略与人物专访等形式,在挖掘和提升中实现大运河文化当代传承,在传播和互动中展现大运河文化魅力,在“相加”和“相融”中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