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市场升温,带动文创产业发展
2021-08-05
来源:北青网
据西藏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倍;实现旅游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3.1倍。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西藏旅游市场逐渐进入旺季,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著名景点人头攒动,西藏旅游市场日渐“升温”。
西藏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宗教圣迹,例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夏鲁寺、古格王朝遗址等;西藏有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绘画和雕刻艺术等。西藏有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绘画和雕刻艺术等。
“近年来西藏旅游市场升温,带动文创产业发展,当地中小企业在文化传承、经营管理、品牌创意上正努力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西藏北京商会会长欧阳旭说。
越来越多的文创产业发展起来了,受到大家热烈的追捧,“世界屋脊”的美名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知道,西藏凭借着独特的高原风光、民族文化、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及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资源,创下不少旅游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六弦琴、藏毯、卡垫、藏香、唐卡……过去,这些产自西藏的特色手工艺品只能在本地销售,产能极其有限。如今,借助援藏项目帮扶,这些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不仅开始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更是在"互联网 "助推下,成功地飞往千里之外。
从工艺品的水准来看,藏族是非常精细的民族,藏式手工艺品有着精湛的技艺及独特的高原特色,西藏地毯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洗涤不褪色,经久耐用,加之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花纹,所以也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手工藏毯是最具有特色,最有藏族风味的。
在拉孜县扎西宗乡利民民族手工业合作社,可以看到本地农牧民正一边高唱着悠扬的藏语歌曲,一边编织着具有本地特色的卡垫。目前合作社主要经营氆氇、邦典、毛毯、围巾、围腰、藏式礼包、民族服饰、羊毛绒、六弦琴、藏式家具等特色产品的加工及销售。
萨迦唐卡、八思巴藏香、泥塑面具,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都产自萨迦。传统的唐卡作品预计耗时五到六个月。而这样一副经过长时间打磨出的唐卡作品,售价往往达到数千乃至上万元。同样需要耗费匠人大量精力制作的还有萨迦泥塑面具。它有着900多年的制作历史,是萨迦文化艺术名片,也是重要的西藏文化符号。
藏族人朝佛、驱邪、举行宗教活动时都会用到藏香。市场上出售的藏香种类繁多,其中“果乐聂阿香”最为名贵。藏时香味淳厚,放到衣柜里,不仅衣物飘香,而且还防蛀,一些有特别成分的藏香可以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等。
从传统手工艺走向市场化,仁庆欧珠的信心源自于旗下八思巴藏香的成功转型。八思巴藏香从发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由藏红花、藏寇、红景天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及香草手工制作而成,拥有防虫、净化空气、提神醒脑等功效。
“转遍八廓街,家家价不同。过去拉萨的旅游文创店里,商品普遍存在设计老旧、不明码标价等问题,旅游文化产业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小差距。”西藏旅游文创商品协会(筹)负责人方堃认为,现在情况大为改观,西藏的旅游文创产品已逐步升级。
作为西藏特色产业之一的西藏旅游业,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其已然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只有不断加强西西藏域间旅游合作、增强旅游特色文创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才能持续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