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如何看待乡村旅游的利和弊?

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如何看待乡村旅游的利和弊?

2021-08-03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明确将乡村振兴置于“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的高度,强调要“突出抓好”。

我国正在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今最火的话题与产业之一,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利有弊的,下面来分析一下它的优点和弊端。

首先是“利”,主要表现为:

1、农业产业价值增大

传统农业只是食品产业,不管食品产业链如何在开发,只是单一产业,如今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价值成全景式展示。

2、文化主题进入

在乡村的发展中把乡村文化进行了开发打造,让乡村的发展中有了魂,有了主线,有了传承的展示。

3、旅游模式引爆

“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最终乡村旅游的成与败皆看旅游模式对游人的吸引程度,例如一个民宿,西安左右客,“砖”情浓厚的左右客酒店,用42万块砖垒起的建筑隐约间体现了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弊端的主要表现为:

1、乡居建设审美与理念不准

现建现代新农村是统一风格的建设,缺少当地特色文化的体现,我们应该创建新时代富足农村、魅力农村、大美农村的休闲农村。

2、文化挖掘开发乱而庸 

对古建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保证各乡村拥有品牌文化“唯一性”,现有是把所有文化收集进行堆积打造,没有梳理,没有主线文化,精心选择人文主题,用建筑和景观把真正完美的文化展现出来。

3、农业产业价值功能拓展不够

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全时间等就是全域乡村游,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变产品为礼品。

4、模式定位不准确

追寻村村具特色,一村一景,小范围不雷同,大范围同质化在所难免,新时代科技、人才都将个性化,将“个人主义”放大,不入红尘,不懂世俗。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定位清晰、合理规划。我国目前市场潜力最大、发展最成熟、最普遍的乡村旅游类型就是将城市郊区利用起来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最好是在城郊或距离城镇两到三小时车程以内;其次,利用景区进行拓展,将位于景区周边的乡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也是一种较为便利的模式。

因此,投资者和农民在开发乡村旅游前,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好地理位置,并且根据目标人群的喜好以及当地的特色乡村文化合理选择项目。

城镇游客来到乡村旅游,看中的就是独特的乡土文明,可以说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的特质,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打造对象。

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时,一定要深度挖掘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从建筑、饮食、民俗等方面全面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价值以及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