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导向
2021-07-30
来源:北京日报
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信息收集、出行决策、组织方式以及消费等方面的行为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科技进步和文化变迁,让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碎片化。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将人们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文化休闲、旅游体验的碎片化需求,与从戏剧场到菜市场的分散化供给做了即时有效的链接。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科技企业的进入,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能。比如泰山、钟山、东方明珠等知名景区,通过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导入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和底层器件,完善客流管理系统,营造游客有感的智能化消费场景和于景区有利的数字化服务空间。
现在看来,传统景区还需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合作,把更多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演出、室外音乐、青少年时尚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资源引入旅游空间,培育更多的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近年来,避暑旅游、冰雪旅游、夜间旅游、自驾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旅游消费新需求,开始牵引旅游供给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此进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力量将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动能,也是大有可为的增值要素。“十四五”期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空间和消费场景被创造出来,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进程中,互联网企业应当持续加强与旅游景区等实体机构的合作,用科技为传统企业赋能。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在平台上开设旗舰店,开拓会员运营能力,让游客不再是只来一次,而是成为粉丝、长期关注。
广大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提升,实体企业的市场创新和商业活力得以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消费扩容和旅游产业升级。
当然,建设智慧旅游新方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有效作为,既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产业创新的促进力度,也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务实推进包容审慎式监管。
行业监管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大平台、大屏幕等硬件投入,更要聚焦治理欺诈消费、强迫消费、不合理低价、滥用市场垄断权利等不诚信经营,以及有悖公序良俗的不文明旅游。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才能不断提升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