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重启呼唤“智慧管理”
2020-04-28
来源:人民日报
4月28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消息,自4月29日起,天坛祈年殿、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等20处核心景区恢复开放。据北京市文旅局统计,截至28日,北京已有84家等级等级景区开放。可以想见,随着疫情防控态势向好,沉寂已久的旅游市场按下“重启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景区恢复开放。
从1月下旬开始,人们在家已经“宅”了三个月,有放飞心情的需求,这就是旅游市场在不久将来热起来的内生动力。有观点认为,战“疫”胜利后,或会出现“报复性消费”,那么,“报复性旅游”也会随之出现。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旅游景区具有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前一段时间,个别旅游景区在恢复开放期间,对大众出游热情预估不足,防控应对力度不够,发生了大量游客短时聚集拥挤现象,带来了安全隐患,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
因此,北京市提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和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坚持防控为先,限量开放、有序开放,防止无序开放。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又要防止人员聚集扎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对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前,大多数景区的智慧化停留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对真正的智慧景区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理解不到位、软硬件投入不够,管理维护人才匮乏。疫情让景区认识到智慧化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可能变成常态的趋势。
比如,在线预约只有少数景区实行。经过此次疫情考验,北京11家市属公园中的10家售票公园将实现实名预约购票游览。线上预约、最大日接待量控制、刷身份证或二维码扫描进入、景区智能讲解等旅游景区服务内容不断升级,在倒逼旅游景区智能化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游客出游品质。此外,各地景区也要用好大数据动态监测,对游客进行消费的再引导和转化,进而促进景区服务品质的提升。当获取这些游客以往的消费偏好以后,景区可结合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周边酒店、餐饮、交通等的预订服务,促进周边产品的销售,丰富景区经营收入来源。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有一种特殊的安全模式,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在安全模式下用户可以轻松地修复系统的一些错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疫情也是倒逼景区加速智慧化建设的契机,疫情之后,旅游业也应当进入“智慧模式”,无论是出于现阶段的防控需要,还是出于拓展现代化旅游的未来空间,智慧旅游是化危为机的捷径,更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