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与启示:过早的“免票游”,将阻碍“跨省游”及时实现
2020-04-09
来源:易水文旅
这个清明假期,旅游业如意料中没有像以前那样成为焦点,倒是黄山的人挤人的现象,引发舆论较多的关注以及疑虑。这个社会情绪需要把握住,也需要行业警惕。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国内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8.8,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再看前几年同期情况:
2019年清明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478.9亿元,同比增长13.7%。
2018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8.0%。
2017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0.9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亿元。
…………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清明假期,山东等地也做了一些数据统计。据调查统计,山东清明假日期间,天下第一泉、千佛山、野生动物世界、九如山、方特东方神画、园博园等34个已开园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3.9万人次,同比下降约七成。
据了解,济南重点监测的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灵岩寺、野生动物世界等14家景区实现营业收入621.3万元,同比下降73.4%。酒店方面,重点监测的11家星级饭店、乡村民宿等累计接待住宿0.13万人次,同比下降71.7%;实现营业收入79.6万元,同比下降78.4%;平均床位出租率14%,比去年低了6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下降幅度比春节期间有所收窄。
至于黄山为什么会那么火?李宏亮概括得还是比较全面的:假期高速免费;燃油价廉(疫情让汽车停放久了,也需要出来跑跑,拉一拉);景区免票;旅游出行确实压抑了很长时间,交织亲子、踏青、健身等需求;国外又去不了……
其中景区免票的因素非常重要。4月1日至14日,黄山市针对安徽省人开展“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对安徽省人门票免费,包括黄山、宏村等在内的31家景区参与其中。要知道,黄山的门票价格,旺季190元,淡季150元。“免票”对于假期中的家庭出游人群,还是具有诱惑力的。
我比较赞同孙小荣的一个观点:“免门票”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开展促销、推广最具客源吸引力的“底牌”。“新冠”疫情爆发后,旅游业深受重创,不管是从发挥旅游业社会责任,还是考虑疫情结束后的旅游消费振兴而言,“免门票”这张王牌都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景区经营者“憋在心底”的大招。从时间维度来看,虽说营销推广需前置,但过于着急,在“时间射程外”就一窝蜂地过早免票,不仅不能制造惊喜,而且注定会被过早遗忘。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即便是独一份优质内容的传播,持续传播的热度也超不过三天。
正因此,要珍惜“免票”这张牌,它甚至被不少业界人士视为“王炸”,别到最后搞成一张“烂牌”。
如果是企业自身经营行为,在尊重市场精神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当前疫情形势适当规范引导。但如果是政府部门一刀切搞免票,特别是在现阶段,更是过犹不及。
政策端有没有急不可耐?3月3日,西安制定《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及申报要求》强调,在西安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的3个月内,各大国有3A级以上景区将全部免费;4月5日,厦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会展住宿餐饮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除按规定暂缓恢复开放的景区、景点外,2020年6月30日前,国有A级景区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鼓励非国有A级景区参加免费开放活动…………
刘杰武的一个观点也比较有价值:战疫期间,如果有景区愿意复工,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奉献了,因为复工的成本远比关闭要高。既然景区复工就是最大的奉献,那么,政府就不要推行一刀切“免费”政策添乱了。如果景区愿意视自己的经营状况做出折扣让步的话,那是景区的宣传与诚意。政府亲自下场肉搏,替代企业行为参与市场竞争和抉择,不仅不专业,而且破坏规则,很难看,效果也很难说好。
这个4月,最大的看点就是有条件设定的“跨省游”能否实现,或者结合健康码、测体温、口罩、安全距离、腰斩最大承载量等,类似于长三角等区域内旅游能否先行先试。如果无法实现,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五一准黄金周基本也就泡汤了。这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整体发展演进形势,也要看行业的准备程度、民众心理接受程度、决策层的信心决心。
未来十几天,能否有相关政策出台,现在正处于这样的一个“观察期”。这个档口,要让上上下下都能感到“有序复工”成效,而不是极大的风险点,连带着无法消散的紧张感。
如果说省内游,都还是属地管理原理。跨省游的启动,从程序上需要经过国家文旅主管部门的“松口”,这是想打“擦边球”都绕不过去的。
孙志永认为,除了线上渠道外,黄山、苏州园林等知名景点也可以考虑给旅行社开放散客代理渠道,也能带动旅行社复工,通过渠道泄洪控流,实现互惠互利。旅游行业经不起折腾,再来个像室内景区那样的重新叫停,更是二次伤害。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上海就再次叫停了一些室内景区,而全国电影院、KTV更是集体被紧急叫停。有人戏称,“卡拉OK,唱了一半就停了”。这时候,埋怨政策的朝令夕改,是没有意义的。非常时期,非常态,非常抉择,需要让上上下下把心都大体能放到肚子里。
事实上,黄山采取强化疫情防控、优化运力调配、加强交通调控、加强客流疏导、强化市场监管等一些措施后,情况得到较大改观,有新闻报道此后“秩序井然”,也算“亡羊补牢”。这说明景区的这种“有序复工”是可以做好的,并不存在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精神和未雨绸缪,特别对于一家标杆性旅游景区,要本着对行业负责的态度去摸索。
当前,不少旅游企业都在为行业暖场,一些掌门人更是亲自下场直播卖货。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报复性反弹”没来,“报复性直播”倒是来了。
都在努力。只是政府端过早发动的大规模的景区“免票”政策,在当前阶段是可以暂缓的,毕竟现在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等疫情新形势,如果由于免票带来人流过于集中,会让各个方面都“紧张”起来。接下来十几天的“黄金期”,业界各方都要努力让社会神经至少在旅游领域中别那么“紧张”。
如《风向标:现在到了推动旅行社如何有序复工的时候?》中所言——“全社会静止、封闭,确实是最好的抗疫状态,但是那么多升斗小民的家计营生,7天又7天,14天还要14天,他们很难承受。在一个个看似拐点破灭后,在疫情彻底结束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措施部署,实现与疫情在较长时间内的共同生活、生产、学习。这就是对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大意不得,也极端不得。”
如果4月下旬之前,不能实现“跨省游”,说明疫情形势不允许或者对相关准备工作没信心,那么,紧接而来的“五一”黄金周应该就不具备条件去实现“跨省游”。而且旅游产品还是“预售”型的,仓促为了配合黄金周才猛然对“跨省游”放闸,有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也可能对行业产生更长远的伤害。蓄势待发、积蓄力量的准备,业界可能还要继续做下去。
4月,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无小事。因为连接着2020年的第一个黄金周,以及隐于其后的行业信心和产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