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上 老路新生的轰鸣声

二十四道拐上 老路新生的轰鸣声

2025-11-03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薄雾笼罩的晴隆二十四道拐,数十辆赛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轰鸣,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一场“村GT”汽车赛事让这条昔日的“抗战生命线”焕发出新的活力。秋雨薄雾中,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的蜿蜒赛道上,六十余名车手正展开角逐。没有专业门槛,不限车手背景,只要能“踩油门、控方向”,就能在这条天然赛道上“飙一把”。

10月底,一辆警车在晴隆城区开道后,数十辆赛车依次冲出,在一环岛处直接漂移过弯,现场观众不时发出惊呼声。这场被网友称为“村GT”的汽车赛事,在短视频平台圈粉无数。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一条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抗战生命线”,如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唤醒秋日贵州的山水。这条4.2公里的蜿蜒赛道,如今已成为汽车运动的天然场地。“街头狂飙!贵州‘村GT’赛事出圈”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2025年“激情贵州·赛动黔景”系列活动之一的汽车公路定向赛在晴隆县收官,包括汽车漂移赛及极限运动展演。赛事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组委会明确表示,这项比赛没有专业门槛,不限车手背景。只要具备基本的驾驶能力,就能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赛道上参与竞技。

为增强参与感,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现场漂移体验”环节,幸运观众在专业车手指导下,乘坐赛车体验漂移带来的刺激感。

“村GT”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贵州发起的“村”字号文化接力的最新一环。从“村BA”、“村超”到“村T”、“村马”,再到如今的“村GT”,贵州正在以独具匠心的方式,将颗颗文化明珠重新抛光,让它们绽放新的光芒和生机。这条“村”字号链条始于群众自发,后受政府关注扶持,最终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村T”作为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已从贵州乡土走向全球舞台。日内瓦时间1030日,世界“村T”在联合国2025社会论坛上正式发布,这一源自中国贵州的文化实践成功迈向世界,成为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力量。

“村”字号已成为贵州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烟火与国际视野的桥梁。

“村GT”与“村T”虽然形式迥异,但内核高度一致——都是对乡村空间的创造性利用,让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文旅IP。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每周五至周日晚,露天T台都会如期亮起灯光。这里没有专业模特,只有寨子里的绣娘、银匠、扛稻谷的农人和跳芦笙舞的孩子。贵州“村T”坚持“零距离、零门槛、零限制”的全民参与机制,已吸引超50万人次现场参与,线上传播量突破3.6亿次,成为凯里市最闪亮的文旅名片。

“村GT”则将历史场景与现代赛事融合,将静态历史文物转化为动态文旅IP。晴隆举办汽车比赛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当时首次举办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

“你眼中的时尚是什么?”贵州“村T”发起人——苗族设计师杨春林的答案是“自信,文化自信”。这位在全球拥有多家古阿新服装品牌门店的设计师,2007年离开凯里外出创业,十八年后选择回归。

20247月,他发起首次公益“村T”活动,吸引了600名村民演员和2000名观众参与。如今,银饰清脆作响,绣裙随风轻扬,七旬老人牵着孙儿稳步走上T台,年轻游客挥袖转身、笑容灿烂。“村T”已举办了500余场主题走秀,吸引近5万名群众登台展示。在“村T”吸引下,超过40万名游客进场观看,秀场附近集市上,服装租赁、饰品销售额增长200%,并带动周边民宿、餐饮业发展。

贵州的这些“村”字号活动,本质上都是对乡村空间和资源的创新利用。“村T”把村寨变成了T台,让普通村民成为模特;“村GT”把历史道路变成了赛场,让普通驾驶爱好者成为赛车手;“村BA”把乡村球场变成了NBA赛场,让农民成为篮球明星。

 

这种空间的重塑不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基于现有资源进行功能叠加和价值重构。在凯里苗侗风情园,白天逛非遗集市,欣赏“村T”民族服饰;夜晚登上舞台,过一把模特瘾。这种从“旁观”到“参与”的深度文化体验,正是“村”字号活动吸引游客的关键。

这些“村”字号文化IP的崛起,对贵州乡村振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从经济效益看,通过电商直播与跨境展销,蜡染、银饰等非遗产品走向全国。

“绣里淘”集市与非遗工坊协同,吸引900余家商户入驻,覆盖50余个村寨,提供超4000个岗位,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年增长率超40%。凯里“绣里淘”市集商户从200家增至700家,创造超3000个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收入。

世界“村T”联合发起人谢宗旭介绍,其核心理念是将苗绣、蜡染、银饰等非遗与现代时尚设计融合,让村民成为自身发展的主导者,而非被动受益者。这一模式在贵州成效显著。以“非遗+生态旅游”为引擎,“村T”守护了绿水青山与民族技艺,推动村落可持续发展。

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榜中,凯里排名第47位,居贵州省第四。

夜幕降临,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咪咕广场上,赛车的轰鸣声渐渐消散。但“村GT”带来的活力却已注入这片土地。不远处,凯里苗侗风情园的“村T”舞台上,银饰清脆作响,绣裙随风轻扬,村民们的步伐依旧自信从容。从赛道到T台,贵州的乡村空间正在被创造性地重新定义。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