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千年文明 科技开启文旅新篇

数字赋能千年文明 科技开启文旅新篇

2025-10-17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当千年古建遇见前沿数字科技,当沉睡的革命文物在云端“复活”,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旅变革正在全国悄然上演。

当游客在山西大同古城戴上AR眼镜,千年古都的脉络瞬间清晰可见;当湖南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轻点鼠标,濒危的典籍寻得“续命良方”;当福建漳州的古建筑装上“智慧大脑”,毫米级精准“体检” 让文化遗产永续传承成为可能。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全国多地开花结果,为文旅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在漳州,一场数字化革命正悄然改变着千年古建的命运。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厦门理工学院联合打造的“数字赋能传承,让千年古建重焕光彩”项目,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福建分赛中脱颖而出。该项目构建了“数据治理+技术应用”双闭环体系,融合无人机遥感、机载激光雷达、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这个系统实现了古建筑从毫米级精准“体检”、文化要素智能识别,到全生命周期“云上”监测守护的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通过数字化监测大幅降低了日常巡检成本,并依托VR云导览、数字文创产品等衍生服务,开拓了文旅消费新增长点。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漳州古城、南靖土楼、鼓浪屿等福建省内多处标志性文化遗产地得到成功应用。

江苏的文旅科技融合创新项目,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202510月,江苏省文旅厅发布了十大文旅科技融合创新项目名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凭借VR技术让观众穿越千年运河时光。南京牛首山专属AI伴游“牛小禅”,依托DeepSeek AI大模型,能一站式解决买票、查询实时交通、寻找车位、讲解景点、规划游览路线等全场景需求。在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遇见戏曲,遇见未来”戏曲数字化创新项目通过XR技术,让传统戏曲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连云港双龙井景区则推出了《镜花绮梦》沉浸式光影实景剧,结合巨幕投影、全息纱幕、环绕立体声技术与真人NPC互动,令游客恍若置身镜花世界。

 

湖南打造的智慧文旅信息系统,正以数据力量驱动文旅统计模式的变革。《湖南省智慧文旅信息系统驱动文旅统计新模式》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旅游数据与旅游统计典型案例,这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系统构建了“横向+纵向+对外”三维数据采集体系,横向连通发改、公安、交通等10余个省直单位数据。纵向覆盖文旅部、市县文旅部门、600余家旅游景区及1.8万家文图博场馆,对外整合OTA平台、运营商信令、银联消费等商务数据。

这一系统累计归集数据3.8亿条,实现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统计从传统报送到智能挖掘的转变。

陕西的革命文物数字化工作,让红色记忆在云端得到了永久保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 “云端岁月:革命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 内容在202510月正式上线。该成果为公众提供中央军委通信局(三局)旧址、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羊马河战役遗址、红25军司令部旧址等重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虚拟展示入口。

这些展示均配有文物本体与革命史实的图文介绍,部分还辅以短视频展示,力求以多元展现方式实现革命历史的动态重现。自上线以来,凭借创新的虚拟参观模式、便捷的访问方式和生动的交互体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在山西大同,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古城文旅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庆中秋假期,大同联通以5GA网络为基底,构建“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数字服务矩阵。“双节”期间,5GA网络支撑大同古城景区内超20万次高清内容访问,AR导览日均使用量突破1.2万次。运维团队每日破晓启动全域网络质量检测,18辆应急保障车分布在古城四门、代王府等核心区域。景区内设置的“5GA体验角”吸引超3万游客驻足,通过VR设备“穿越”至明清大同城,观看古代市井生活全息影像。

 

在浙江丽水龙泉市,数字技术正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村落·龙泉数字中心将龙泉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以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 的全新方式呈现。该中心借助多屏联动、VR技术等现代手段,让大众“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村落的建筑之美、文化之韵与物产之丰。龙泉市还前瞻性搭建 “线上博物馆+实体数字中心+移动应用端”数字化体系,让传统村落文化突破时空限制。

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运用柔性LED屏、AR聚落沙盘、360度全息成像等先进技术,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游客用手机APP扫描实物展品,即可触发公元前3000年彩陶制作的全息影像,清晰观看先民从黏土捏塑到彩绘烧制的完整工艺。

从古建到古籍,从传统村落至革命文物,数字化技术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为千年文明搭建起一座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