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唤醒千年壁画 打造沉浸式文旅
2025-10-15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技术正让古老的敦煌文化焕发全新生命力,从洞窟到云端,从复原到共创,这座千年艺术宝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界敞开。戴上VR眼镜,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的精美壁画,自由上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感受古时洞窟被照亮的场景。这是敦煌研究院在2025年服贸会上展示的“寻境敦煌”沉浸体验项目,让观众惊叹不已。
而在千里之外的敦煌本地,一系列融合科技与文化的新体验正在吸引大批游客:今年1至5月,敦煌市旅游接待769.44万人次,同比增长21.72%;旅游花费70.83亿元,同比增长37.69%。
敦煌的数字化之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几代莫高窟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把洞窟里的壁画、彩塑等空间信息尽快采集下来。“整窟复原”对采集图像清晰精度、光线均匀度、色彩高还原度等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字加工,212个洞窟的三维结构重建,169个洞窟的虚拟漫游。同时,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保存的5万余张档案底片照片也进行数字化扫描,形成了数据总量超过500TB的数字化档案。
过去,采集一平方米壁画需要五六十张图像,一个壁面要采集上千张,一个中型洞窟完成数字化采集需要3个月时间。
如今,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5年10月,敦煌研究院宣布已构建模块化、智能化的文物数字化成套采集装备,开发了亿级像素二维图像的无差错自动拼接软件。二维图像处理从2021年每天手动拼接16张,提升至目前每天自动拼接300张,实现“精准拼接、高品质呈现”。通过持续开展科研技术攻关,近年突破了狭小空间、大型洞窟和超远距离等极端环境下的数字化采集难题。
在2025年服贸会甘肃馆内,敦煌研究院带来的“寻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沉浸体验项目展示,让很多前来观展的观众赞叹不已。“寻境敦煌”项目依托敦煌学丰厚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等前沿游戏技术,高精度立体还原莫高窟第285窟内的壁画。戴上VR眼镜后,观众可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可以上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感受古时洞窟被照亮的场景。除了虚拟体验,敦煌还通过改造闲置建筑,打造了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无界等一批文化新地标。
这些空间集文创消费、艺术展览、互动体验、社交休闲为一体,吸引了大批喜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2025年10月,敦煌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区块链数字文化遗产共享平台,吸引37国研究者共创共建。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持续推动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截至2025年10月,该院已成功获取英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外敦煌文物主要收藏机构所藏的8375件总计10万余张敦煌文物高清数字资源。
目前,兼具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资源、敦煌学研究成果于一体的“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同时具备AI识读、图像缀合、知识图谱构建、智慧检索等功能。实现了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资源的全球共享。
2025年10月12日,“天宫灵境——敦煌壁画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展览”在兰州开展,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这场展览设置“丹青妙造”“梵境堂黄”“霓幻如是”“莫高筑梦”四个主体单元。
展览依托数字化光影交互、3D打印、UMR技术,带领观众从现实空间穿越到古代壁画中,体验壁画中天宫楼阁的匠心智慧与艺术成就。通过创造性的数字化转化,壁画中凝固的建筑被“唤醒”,静态的线条与色彩化作可感知、可互动、可沉浸的世界。
2025年,商汤科技与敦煌当代美术馆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商汤科技最新日日新大模型体系,双方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深入应用。基于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及应用,双方将共同探索并制定数字化讲解、IP活化等文旅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商汤日日新V6拥有强大的多模态交互与深度思考能力,并对文旅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能够通过“语音+视觉+文字”多模态信息融合方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智慧导览体验。
飞天,轻盈飘逸,是敦煌艺术千年不朽的灵魂象征。如今,借助AIGC技术,飞天在数字时空中舒展羽翼,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通过商汤果动视频创作平台,可围绕IP角色进行一站式视频生成,产出具有角色一致性、动作表情可控的故事短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敦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0.8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5%;旅游花费95.83亿元,同比增长37.84%。
走过千年时光,敦煌不再只是大漠中的文化宝库,更成为数字世界中的文化符号。从洞窟内的精密数字化采集到区块链上的全球共享,从壁画的静态观赏到VR中的自由探索,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敦煌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