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博览会揭示未来旅游新体验
2025-09-16
来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直径14米的半球形装置内,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便能“穿越”到九百余年历史的应县木塔,近距离感受其通体无钉的精巧工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的真实一幕。
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办。这场以“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创新融合“展、演、销、游”四大功能,吸引全国各地近2000家企业参展参会。博览会现场,AR、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集中展示,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可感可触的“科技+文旅”盛宴。
走进博览会会场,仿佛踏入“未来之境”,转个身就能遇到机器人。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器人乐手“寂静”,它手持鼓棒,双臂灵活,以几乎与人无异的节奏感和力度敲击鼓面,现场演绎《孤勇者》等曲目。
在武汉馆,5台人形机器人,以流畅的肢体动作、精准的节奏把控完成了精彩的开场舞表演。舞台背景则巧妙融入黄鹤楼、光谷星河、空轨列车等元素,让科技演绎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光子小智”云对话机器人配备了与人对话的陪伴系统,还能表演太极、中国舞等多种舞蹈。技术人员介绍,机器人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需要经过北舞专家约一个月的专业训练与算法调试,才能呈现出如此行云流水的效果。
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观展”,成为此次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借助高精度点云地图等空间计算核心技术,可以打破文旅的时空限制。
在上海馆的“神秘的秦陵”项目中,观众佩戴VR设备即可探秘秦始皇陵内部玄机。VR技术在多人协作方面的突破,《悟空重返西游》《绝境突围》等游戏项目广受欢迎,全国已开设50余家体验店。
国内首个MR剧游式导览系统《黑暗传与大富翁》成为展会焦点。观众戴上MR设备后,仰头能看到展馆穹顶幻化为浩瀚星空,数十米高的盘古大神跨越人群,灵动的七色鹿在脚边跳跃。
在浙江馆,专为入境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嗨游Zhejiang Travel”前排起长队。该平台以规划奇妙旅程、游玩便捷服务、周边趣玩发现、特色游线推荐四大核心模块为基础,以即时互译、电子钱包、打车租车、AI旅拍等多项特色功能为延伸。
平台运营工作组人员介绍,平台上线两个月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4万次,服务范围覆盖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
中国石化依托全国3万余座加油站,构建自驾游服务网络,为车主提供加油、住宿、旅游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这正是“百业+文旅”的生动案例,既拓展了加油站的服务边界,又为自驾游市场提供了配套支撑。
国潮文创展区堪称本届博览会“顶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展位前排起数十米长队,凤冠冰箱贴、江南三大名楼立体冰箱贴等产品销量火爆。
恭王府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的文创研发成果,近百款精品涵盖生活美学、文化传承、潮流时尚等维度。全新面市的“恭·时尚”成衣与“恭小主”系列手办,打破传统文化边界,提供兼具文化内涵与潮流风格的消费选择。
湖北本土的鄂人文创推出的“热芍了”方言玩偶、蒜鸟冰箱贴一天补货两次仍供不应求。武汉市民球球拿着刚买的“蒜鸟”玩偶挂件说:“我和朋友都喜欢互赠本地文创,既联络了感情,又能让彼此感受到对方城市的文化。”
博览会还展示了航旅融合的最新成果。通过打造“茶香、咖香、花香、菌香、果香、云香、书香、药香”八大特色服务品牌,全面优化旅客的出行体验。让每一位旅客在机场就能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云南首个航旅融合品牌“旅居云南 航旅相伴”成为支撑起美好旅程的又一桥梁。
本届博览会观众达22.5万人次,现场文化产品、旅游商品等交易额达1.7亿元,5场洽谈活动达成合作交易8.1亿元,文旅项目集中签约232.8亿元。
这些数据印证了文旅市场强劲的复苏势头与消费潜力。据文化和旅游部在展会上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3万亿元,同比增长7.4%。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出游花费达3.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15.2%。
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场景,消费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科技正从各个维度融入文旅产业,让遥远的历史变得亲近,让复杂的出游变得简单,也让“诗和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向往,而是更具温度、更触手可及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