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以项目建设构筑“126”全域旅游大格局
2020-10-29
来源: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以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全力构筑全域旅游“126”(一核、两路、六组团)空间格局,确定旅游重点项目50个,其中品牌引擎项目6个、重点支撑项目17个、辅助项目27个,总投资469亿元,12个项目纳入全省“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一核”,加快推进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项目、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两汉三国文化景区、一江两岸天汉文化(湿地)公园等中心城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项目水系、路桥、地下管廊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核心区兴汉胜境景区汉文化博览园、张骞风情街、汉人老家街基本建成开放,汉苑酒店、汉文化旅游大街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汉文化主题水上实景演出《天汉传奇》并成功引爆市场;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龙岗大道、粱山大道等主干道路基本建成;两汉三国文化景区完成诸葛古镇建设,三国部分基本建成;一江两岸天汉湿地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天汉文化公园C、D、E区全面建成开放,A、B部分建成开放,天汉楼、天汉大剧院等地标性建筑加快推进。两汉三国城市旅游发展核初具规模。
围绕“两路”,深入实施“大汉中、古栈道”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编创《大开通—汉中交通文旅记事》并在西成高铁开通当日举行了首发式。举办“中国汉中栈道文化峰会”、“中国秦蜀古道历史文化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国际学术研讨会”、“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论坛”。开展7条栈道沿线遗产点摸底调查,编制《秦蜀古道(傥骆道)保护与展示策划方案》和《秦蜀古道·汉中傥骆道遗产线路活化利用规划》。七集历史文化纪录片《汉中栈道》在央视成功播出;加强汉江沿岸城镇之间的联系,将自然景观、特色农业、乡村民宿、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一江两岸城镇景观带为特色的百里汉江休闲长廊。重点开发建设汉江滨江绿道、天汉湿地公园等项目,配套建设骑行服务驿站、自驾车营地等服务设施。秦蜀古道自然旅游之路、汉江溯源人文旅游之路两大产品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围绕“六组团”,指导各县区依托资源特色、地理空间、发展条件等,差异化定位,错位化开发。佛坪、洋县依托四大国宝资源优势,以长青华阳、朱鹮梨园、秦岭四宝旅游区等重点景区为抓手,打造秦岭生态养生旅游组团;留坝全域以及勉县、城固、略阳部分山区以紫柏山、五龙洞、云雾山等国省级森林公园为核心支撑,整合沿线景点、古镇、乡村,打造秦岭南麓山地生态度假旅游组团;宁强、略阳依托氐羌文化资源,以特色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力,打造氐羌民俗文化旅游组团;南郑、宁强整合巴山北麓的山水、地质、乡村等旅游资源,以森林度假、山水休闲为特色引领,带动地质观光、乡村度假等产品开发,打造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巴山秀水休闲度假组团;西乡、汉台、城固、洋县等平川县区依托油菜花海、农业产业园区、特色镇村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秦巴天府乡村旅游组团;镇巴县充分挖掘苗族特色文化,持续推进苗族风情谷、青水苗寨等苗文化聚集区开发建设,加快打造镇巴苗族民俗旅游组团,六大组团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将国家A级景区特别是高A级景区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以创A为抓手,全力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创建A级景区10家,其中4A6家、3A4家,全市A级景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实现11个县区A级景区全覆盖。